YumCha!
»
专题文章
浏览
- ycec 编辑推介类别
- esid 各编辑的推介
- yca 专题文章
- ycpc 产品评论
- 影展与获奖作品
- ppid 音乐流行榜
- yceb 娱乐情报
- 关于 YumCha!
从「无厘头」文化走到《功夫》之道
作者: Akina (辑录自香港电影双周刊)
推介给朋友
在2001年当大家以为香港喜匠剧周星驰用《少林足球》来告诉观众他对功夫的狂热、他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他为香港票房创下最高纪录……然而,好戏还在後头,一生醉心武学的周星驰用《功夫》实现了他从小的梦想:成为一个武打高手,一个《功夫》英雄。
一尝英雄梦
周星驰对功夫的迷恋始于小时候在戏院里渡过的日子。出生在贫穷家庭的他,因为妈妈带他看的一齣电影,从此开始了他对电影梦想的追求。「那天的事就像昨天发生一样,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一部李小龙的电影,我们在一个很破旧的电影院里,但我都没在意,因为早已被银幕吸引住了。在漆黑的电影院里看电影,我觉得我的心脏快要跳出来,我甚至泪流满面,李小龙真是太神奇了,不仅因为他精通武术,还有他那种炽热的精神。他占据了整个银幕,成为我的一切,我下定决心要成为另一个李小龙。」从那时候开始,武术家就成为他的第一志愿,亦因为李小龙是演员的关系,周星驰也顺理成章地视演员为第叁志愿。而当时年仅九岁的周星驰也开始向自己的理想进发。他拜师学武,但因为负担不起上课的费用,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将过去学习到的招式不断反复练习。那些日子,为他留下很多美好回忆。如今我们可以欣赏到周星驰的喜剧,是不是也该感谢一下武学英雄李小龙呢?
时至今天,四十而立的周星驰亦不得不认老。「当然啦,我已经老了,肯定没办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功夫高手,但至少我可以在电影里做到,而且尽量做到像李小龙一样的功夫英雄。」对周星驰个人来说,《功夫》(2004)是他电影生涯中关键性的一步。除了对中国功夫的热爱,还成就了一个生长在70年代樸素环境下的香港小男孩梦想。小时候的他在看电影和了解那个时代的武术经典中寻找逃避和快乐,在那些黑黑的电影院里,周星驰常常梦想著有一天能成为英雄并拥有和他们一样的身手。
毁誉参半的笑匠
从《黑白僵尸》(1984)的电视框里,一跃而成今天香港的喜剧笑匠,周星驰开创的「无厘头」文化更被认为是当代喜剧电影的代表,当中的喜剧性与传统喜剧电影存在很大的分野。他在拿捏喜剧效果的同时,懂得怎样平衡电影的商业性,将自己独有个性全然融入电影的内容、风格和思想上,以「搞笑」、「无厘头」方式展现,成为香港喜剧电影一大代表。
虽然周星驰的喜剧文化为票房带来保证,当中的「搞鬼」对白仍为人津津乐道,然而在电影的学术上,却丝毫不受重视。有人认为「无厘头」过于新奇怪异;有人觉得太过旁门左道;有人则理解为毫无内涵……在既有的传统喜剧电影审美标准下,周星驰的「无厘头」就显得离经叛道。学界对于电影喜剧的研究目标,就落在成龙的功夫动作喜剧上。
一直被放在学术边缘地带上的周星驰喜剧文化,给人的印象都是拍搞笑商业电影能手,一谈文化,似乎沾不上边,也难登大雅之堂。直至1995年的《西游记第壹佰零壹回之月光宝盒》与《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成为了周星驰无厘头的经典之作。在《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的故事里,周星驰在爱情悲剧的本质上,加入神话、武打、搞笑的因素,不再对孙悟空的反叛性格、英雄气质老调重弹,独谈大家遗忘的爱情。一套中国名著落在周星驰手中,成为了娱乐工具。到此,周星驰的喜剧文化开始受到重视,内地的学院、社会;学生、年轻人都对他的无厘头文化讨论、研究,甚至建网站、改编成网络游戏。尽管电影在票房上失利,却意外地赢回了口碑。
周星驰自1988年踏足影坛至今,共拍超过50部作品,屡创下票房奇迹。从90年代开始,他的电影票房几乎全部突破千万港元。早在1989年电影《霹雳先锋》已为他夺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更开始奠定了他在港产电影中的地位。1991年他在《赌圣》中的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展示出他那「小人物力争上游」的精髓,建立他在电影中的个人风格,而「无厘头」文化亦自此成为香港喜剧电影的独立流派。之後的《审死官》为他赢得1992年的亚太影展「最男主角奖」、1996年的《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则获得香港影评人协会第一届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奖」。同年的《食神》是周星驰导演兼编剧、制片和主演的第一部电影,从此开拓电影生涯的另一个新领域。《食神》的报捷,令他继续发表新作《喜剧之王》,这部关于电影迷遇见梦中电影明星的故事赢得了美国著名鬼才电影人,《标杀令》的导演昆顿塔伦天奴的赞赏。
下一站……Hollywood
周星驰不单在香港电影坛上稳占一席、在中国内地亦相当受欢迎,先後应邀到过西南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东汕头大学等学院演讲。2001年的《少林足球》不单在本地叫好又叫座,在日本的票房收约2亿港元、韩国收约4,000万港元、法国收约3,900万港元、意大利收约1,200万港元,台湾收约1,500万港元,而星马收约1,100万港元,各地的票房成绩理想,令周星驰有意进军荷里活的市场,用《少林足球》来个乘胜追击。眼见成龙、李连杰、李安等人都在彼邦打出名堂,挟著功夫加足球的噱头,加上一贯的喜剧风格,来个小试牛刀。但《少林足球》在美上映的档期一改再改,影片更经发行商Miramax删剪,到最後全美只有六间戏院上映,票房收入惨淡,令周星驰出师不利。
然而,荷里活对于这位「新人」似乎相当感兴趣,【纽约时报】、【Chicago Sun Times】、【Premiere Magazine】等媒体相继邀他访问。纽约时报的Elvis Mitchell认为《少林足球》是真正的喜剧,当中的喜剧风格是荷里活所少有的。亦有不少外国影迷对于周星驰的喜剧非常受落,对于亚洲的喜剧电影刮目相看,甚至有美国人将周星驰与差利.卓别灵相提并论,认为如果香港有差利.卓别灵,那一定会是周星驰。虽然如此,对于周星驰的喜剧文化嗤之以鼻的海外影迷亦大有人在。【Orlando Weekly】的Steve Schneider似乎不太欣赏周星驰的电影风格,认为他在电影中经常制造一些自以为是的笑位、语言。就算是在东南亚大收的《少林足球》,本来将少林功夫融入足球,创意十足,但因为演绎过份夸张,以致变得虚假;不满他的人大都忍受不了他电影里的「搞笑」,认为是刻意制造笑位,过份造作,变得不讨好。亦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承认周星驰在演戏方面的天份与在亚洲的地位,但无可否认的是,他在欧美仍未称得上是巨星、大明星。看来周星驰要在荷里活杀出一条血路,也真是不简单呢!
除了本土市场外,周星驰电影在日本想必是最吃得开的。「无厘头」文化在日本引来不少人的追捧,凭《不夜城》、《漂流街》闻名的日本作家兼电影编剧Seishu Hase,亦因为酷爱香港电影、欣赏周星驰的「无厘头式喜剧」,而故意把笔名取为「驰星周」,意为「周星驰无厘头,我更无厘头」并延用至今;《少林足球》在日本电影界的「第四十五届蓝丝带奖」中,更击败《魔戒首部曲之魔戒现身》、《星战前传II复制人侵略》、《纽约风云》以及奥斯卡最佳电影《有你终生美丽》等荷里活猛片,荣膺最佳外语片殊荣!而日本权威杂志【日经Entertainment】报道,《少林足球》以累积叁十亿日圆的票房,位列2002年日本十大票房第十位,只仅次于汤.告鲁斯的《魂离情外天》;由于日本观众对周星驰的电影情有独锺,加上《少林足球》令周星驰人气急升,而今年周星驰的新作《功夫》亦在日本东京电影节作首映,更得到电影节组织机构的重视,甚至视《功夫》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电影之一」,电影节为《功夫》举办的两场试映,叁千张门票在3分钟内旋即售罄,周星驰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镜头前的周星驰角色万变,银幕下的他异常的低调,为《功夫》一片友情客串的冯小刚导演却与这位喜剧笑匠惺惺相惜。「他不会被剧本束缚,在现场随时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时时刻刻都可以启发你。」冯小刚更透露出周星驰的绝招是无论电影的制作有多大,周星驰对于戏中人物、故事的定位都很低,观众看起来有认同感,你可以说这是戏,也可以说这是现实,他的戏,就是让人看得自在。」
另一篇有关周星驰TVB剧集专题文章-喜剧之王的诞生
刊登于 2005年2月4日
一尝英雄梦
周星驰对功夫的迷恋始于小时候在戏院里渡过的日子。出生在贫穷家庭的他,因为妈妈带他看的一齣电影,从此开始了他对电影梦想的追求。「那天的事就像昨天发生一样,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一部李小龙的电影,我们在一个很破旧的电影院里,但我都没在意,因为早已被银幕吸引住了。在漆黑的电影院里看电影,我觉得我的心脏快要跳出来,我甚至泪流满面,李小龙真是太神奇了,不仅因为他精通武术,还有他那种炽热的精神。他占据了整个银幕,成为我的一切,我下定决心要成为另一个李小龙。」从那时候开始,武术家就成为他的第一志愿,亦因为李小龙是演员的关系,周星驰也顺理成章地视演员为第叁志愿。而当时年仅九岁的周星驰也开始向自己的理想进发。他拜师学武,但因为负担不起上课的费用,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将过去学习到的招式不断反复练习。那些日子,为他留下很多美好回忆。如今我们可以欣赏到周星驰的喜剧,是不是也该感谢一下武学英雄李小龙呢?
时至今天,四十而立的周星驰亦不得不认老。「当然啦,我已经老了,肯定没办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功夫高手,但至少我可以在电影里做到,而且尽量做到像李小龙一样的功夫英雄。」对周星驰个人来说,《功夫》(2004)是他电影生涯中关键性的一步。除了对中国功夫的热爱,还成就了一个生长在70年代樸素环境下的香港小男孩梦想。小时候的他在看电影和了解那个时代的武术经典中寻找逃避和快乐,在那些黑黑的电影院里,周星驰常常梦想著有一天能成为英雄并拥有和他们一样的身手。
毁誉参半的笑匠
从《黑白僵尸》(1984)的电视框里,一跃而成今天香港的喜剧笑匠,周星驰开创的「无厘头」文化更被认为是当代喜剧电影的代表,当中的喜剧性与传统喜剧电影存在很大的分野。他在拿捏喜剧效果的同时,懂得怎样平衡电影的商业性,将自己独有个性全然融入电影的内容、风格和思想上,以「搞笑」、「无厘头」方式展现,成为香港喜剧电影一大代表。
虽然周星驰的喜剧文化为票房带来保证,当中的「搞鬼」对白仍为人津津乐道,然而在电影的学术上,却丝毫不受重视。有人认为「无厘头」过于新奇怪异;有人觉得太过旁门左道;有人则理解为毫无内涵……在既有的传统喜剧电影审美标准下,周星驰的「无厘头」就显得离经叛道。学界对于电影喜剧的研究目标,就落在成龙的功夫动作喜剧上。
一直被放在学术边缘地带上的周星驰喜剧文化,给人的印象都是拍搞笑商业电影能手,一谈文化,似乎沾不上边,也难登大雅之堂。直至1995年的《西游记第壹佰零壹回之月光宝盒》与《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成为了周星驰无厘头的经典之作。在《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的故事里,周星驰在爱情悲剧的本质上,加入神话、武打、搞笑的因素,不再对孙悟空的反叛性格、英雄气质老调重弹,独谈大家遗忘的爱情。一套中国名著落在周星驰手中,成为了娱乐工具。到此,周星驰的喜剧文化开始受到重视,内地的学院、社会;学生、年轻人都对他的无厘头文化讨论、研究,甚至建网站、改编成网络游戏。尽管电影在票房上失利,却意外地赢回了口碑。
周星驰自1988年踏足影坛至今,共拍超过50部作品,屡创下票房奇迹。从90年代开始,他的电影票房几乎全部突破千万港元。早在1989年电影《霹雳先锋》已为他夺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更开始奠定了他在港产电影中的地位。1991年他在《赌圣》中的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展示出他那「小人物力争上游」的精髓,建立他在电影中的个人风格,而「无厘头」文化亦自此成为香港喜剧电影的独立流派。之後的《审死官》为他赢得1992年的亚太影展「最男主角奖」、1996年的《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则获得香港影评人协会第一届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奖」。同年的《食神》是周星驰导演兼编剧、制片和主演的第一部电影,从此开拓电影生涯的另一个新领域。《食神》的报捷,令他继续发表新作《喜剧之王》,这部关于电影迷遇见梦中电影明星的故事赢得了美国著名鬼才电影人,《标杀令》的导演昆顿塔伦天奴的赞赏。
下一站……Hollywood
周星驰不单在香港电影坛上稳占一席、在中国内地亦相当受欢迎,先後应邀到过西南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东汕头大学等学院演讲。2001年的《少林足球》不单在本地叫好又叫座,在日本的票房收约2亿港元、韩国收约4,000万港元、法国收约3,900万港元、意大利收约1,200万港元,台湾收约1,500万港元,而星马收约1,100万港元,各地的票房成绩理想,令周星驰有意进军荷里活的市场,用《少林足球》来个乘胜追击。眼见成龙、李连杰、李安等人都在彼邦打出名堂,挟著功夫加足球的噱头,加上一贯的喜剧风格,来个小试牛刀。但《少林足球》在美上映的档期一改再改,影片更经发行商Miramax删剪,到最後全美只有六间戏院上映,票房收入惨淡,令周星驰出师不利。
然而,荷里活对于这位「新人」似乎相当感兴趣,【纽约时报】、【Chicago Sun Times】、【Premiere Magazine】等媒体相继邀他访问。纽约时报的Elvis Mitchell认为《少林足球》是真正的喜剧,当中的喜剧风格是荷里活所少有的。亦有不少外国影迷对于周星驰的喜剧非常受落,对于亚洲的喜剧电影刮目相看,甚至有美国人将周星驰与差利.卓别灵相提并论,认为如果香港有差利.卓别灵,那一定会是周星驰。虽然如此,对于周星驰的喜剧文化嗤之以鼻的海外影迷亦大有人在。【Orlando Weekly】的Steve Schneider似乎不太欣赏周星驰的电影风格,认为他在电影中经常制造一些自以为是的笑位、语言。就算是在东南亚大收的《少林足球》,本来将少林功夫融入足球,创意十足,但因为演绎过份夸张,以致变得虚假;不满他的人大都忍受不了他电影里的「搞笑」,认为是刻意制造笑位,过份造作,变得不讨好。亦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承认周星驰在演戏方面的天份与在亚洲的地位,但无可否认的是,他在欧美仍未称得上是巨星、大明星。看来周星驰要在荷里活杀出一条血路,也真是不简单呢!
除了本土市场外,周星驰电影在日本想必是最吃得开的。「无厘头」文化在日本引来不少人的追捧,凭《不夜城》、《漂流街》闻名的日本作家兼电影编剧Seishu Hase,亦因为酷爱香港电影、欣赏周星驰的「无厘头式喜剧」,而故意把笔名取为「驰星周」,意为「周星驰无厘头,我更无厘头」并延用至今;《少林足球》在日本电影界的「第四十五届蓝丝带奖」中,更击败《魔戒首部曲之魔戒现身》、《星战前传II复制人侵略》、《纽约风云》以及奥斯卡最佳电影《有你终生美丽》等荷里活猛片,荣膺最佳外语片殊荣!而日本权威杂志【日经Entertainment】报道,《少林足球》以累积叁十亿日圆的票房,位列2002年日本十大票房第十位,只仅次于汤.告鲁斯的《魂离情外天》;由于日本观众对周星驰的电影情有独锺,加上《少林足球》令周星驰人气急升,而今年周星驰的新作《功夫》亦在日本东京电影节作首映,更得到电影节组织机构的重视,甚至视《功夫》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电影之一」,电影节为《功夫》举办的两场试映,叁千张门票在3分钟内旋即售罄,周星驰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镜头前的周星驰角色万变,银幕下的他异常的低调,为《功夫》一片友情客串的冯小刚导演却与这位喜剧笑匠惺惺相惜。「他不会被剧本束缚,在现场随时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时时刻刻都可以启发你。」冯小刚更透露出周星驰的绝招是无论电影的制作有多大,周星驰对于戏中人物、故事的定位都很低,观众看起来有认同感,你可以说这是戏,也可以说这是现实,他的戏,就是让人看得自在。」
另一篇有关周星驰TVB剧集专题文章-喜剧之王的诞生
刊登于 2005年2月4日
书签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