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mCha!
»
专题文章
浏览
- ycec 编辑推介类别
- esid 各编辑的推介
- yca 专题文章
- ycpc 产品评论
- 影展与获奖作品
- ppid 音乐流行榜
- yceb 娱乐情报
- 关于 YumCha!
《霍元甲》李连杰武术电影最终章
作者: 辑录自电影双周刊 (网路文字处理∶嘉顿)
推介给朋友

这几年中国的功夫片在海外非常受欢迎,张艺谋的《英雄》和周星驰的《功夫》已经被市场证明是成功的,这部《霍元甲》和它们有什么不同?
李连杰∶周星驰的《功夫》是通过动作的形式表现喜剧的效果,比较夸张,有周星驰个人的风格,非常成功。《英雄》就是一个很大的、很浪漫的故事。

其中我特别强调生命的价值、自强不息、爱、武术的真义,这些东西,我希望《霍元甲》能让观众对武术和更广泛意义的人生,有一个新的,并且是更深刻的理解。
暴力不能解决问题

李连杰∶没错!首先我要阐明:武术和功夫的不同,我众武术,是自强,说的就是在打斗的时候,目的并不是要打倒别人,而是面对的是自己的问题。
作为一个动作演员,我很大一个目标,是要针对美国观众,告诉他们「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我不停地希望我的作品能带出这种思想。作为一部武术电影,《霍元甲》 不是去渲染打斗,而是包含著一个蛮重要的资讯:武力可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一定不是唯一的方法,暴力能够征服别人的肉体,但永远征服不了别人的心,只有爱,真的,只有爱的力量,才可以征服整个人类的心灵。

李连杰∶袁和平一开始就跟我说,霍家的迷踪拳最重要是「快、准、狠!」,但是拍摄後期他又告诉我要领是「快、准、稳」,他换了「稳」字,或者是「忍」字来代替「狠」,这就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就是想在迷踪拳融入的一种忍让的精神。
武术的真正精神

李连杰∶《霍元甲》对于我来讲,是一个大挑战,以往的功夫片都比较容易,总有鲜明的好人和坏人,好人被欺负,练功,继而把坏人打倒,而拍《霍元甲》我感到有压力。与以往的电影不同,这部电影提到修养,把武术精神提出来,《霍元甲》一开场,就把「武」字拆分成「止」、「戈」二字,停止战斗,这就是武术精神,在最後要留一手,重要的不是用武术把对方制服,而是要把他的心都赢了,武德服人比较难拍吧!
那么你具体怎样诠释武术精神呢?
李连杰∶武术有叁个境界,第一:手中有剑,心中有剑,用武力其解决问题,所谓手中剑就是指武力的手段,心中剑则是指所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第二:当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用非武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第叁,也是最高的境界: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这是一种无我的境界,用一种博爱去感化世间万物,达到一种无极的状态。目前的我正处于这个状态,这也是我想通过《霍元甲》来表达的一种境界。
中国拳像中国菜一样有几百种,中国武术的流行令外国人觉得中国武术很玄、很强、很暴力,但我不这样看武术,我希望《霍元甲》把中国武术的自强不息表现出来,「打」只是基础,打的背後还有武德、文化,武术不是单纯对外的一种攻击、防御,而是对内的,对自身的一种修养,对心灵的一种提炼。

李连杰∶霍元甲一开始很风光,到处挑战别人,一拳拳都落得非常狠,但经历挫折之後,他的锐气受挫,但性格也因而受到启发,他流落到农村,融进大自然,和蜻蜓耍拳,一开始想怎样捉住它,後来就想怎样放掉它,在这个过程中,他慢慢领悟到了「放」的境界。在他再度崛起,挑战西洋武术高手、挑战日本人的时候,他也打,但关键时候他总会放开,留一手,我就想让观众看到,心态使霍元甲的动作改变了!这就是说,精神融入了动作。
当枪弹可取代甚至超越功夫,当功夫可能让人犯法时,武术可能慢慢会被淘汰,但它得以生存到现在,是因为它变成了运动,有精神在里头,这就是《霍元甲》要带出来的。
珍惜生命 自强不息

李连杰∶对!2003年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一个新闻,看到以後我非常震撼,2003年,中国有28万人自杀了,即是同时有有几百万人在痛苦丧失亲友之痛。于是我就想,我能做什么?因为当你探讨心灵的时候到了某一个阶段,你会去想,真正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去关心人,如何用我的能力所及为社会做一些什么,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所以我就决定,通过一部电影,《霍元甲》,去阐述我42年来所走过的心灵历程,希望这个电影能够告诉人们「自强不息」的道理,这不是我提出来的,是霍元甲提出来的。
别人说我好我开心,别人说我不好我就难受,我就活在了别人的语言,这还是变相的生活在别人的阴影底下,怎么样才能够释放心灵,把最好的东西释放出来,《霍元甲》里就有我的答案,那就是爱。我就是要把一个做人的理念放到这部影片里面:人虽然无法选择生命的开始,但是做人一定要坚强,要有勇气走到底。
挫折

李连杰∶导演说过,要把他(霍元甲)推得足够高,才跌得厉害,我是十分同意的。我希望这部电影能让很多人反省,勇敢地去直面挫折。跌并不可怕,从高空跌下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从高空跌下来,怎样再出来面对人生,最威风的武师、很成功的人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电影中,在霍元甲跌倒後的低谷时期,遇到一个什么都看不见,却对理想充满希望的月慈 (孙俪饰),这个女子看见这个男人从身体到心灵的伤口,她完全知道这个男人在做什么,最後看到他为了理想重新站起来,这是很欣慰、很高尚的。
最後一部武术电影

李连杰∶这个电影表述了我很多内心的感受,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历程,包括武术是什么?为什么练武术?中国武术好,还是泰国武术厉朗,还是西洋拳厉朗?等等我经叙面对的问题我都在电影里回答了。
在西方来讲,从李小龙先生的电影开始,就把功夫两个字摆在了代表武术的辞汇上,但是我们中国人知道,「功夫」只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学习用了很多功夫,炒菜的功夫不错,并不能完全概括我们的武术,武术是什么?我就是通过这部电影介绍武术是什么。 同时,其实我也是通过一部武术的电影把我的人生做了一个毂结,之後,我没有什么再要通过武术去说的了,所以说这是我最後一部武术电影,但并不代表是最後一部动作电影,因为通过武术去讲我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李连杰∶讲句真心话,人一生出来就走向死亡,谁也躲不了,一百年後,也许有150年,我们都要走向死亡,从年轻,谁都会老,我年轻的时候武功真的还不错,断那么多次胳臂,断那么多次腿,40多岁了,参加奥运的人早就退休了,我还在拍电影。
现在电影的科技非常高,科技可以弥补电影的很多东西。所以一定可以造就有很好武功的「李连杰」,不是我不肯表演了,如果我的表演可以让大家开心的话,我还是可以做几下的。
袁和平 武术遇上大师

这部片是清末民初的戏,武打的基调是什么样的?
袁和平∶这部电影用的是传统武术,和当今盛行的荷里活式的动作片完全不同,我们走的是返樸归真的路。我们放弃所有的特技,完全是扎扎实实地打,一拳一脚都是实打、都是真的,百分之百地去演示什么是武术,把所有被遗忘的关于什么是武术的概念,都在真实的一招一式中展现出来。

袁和平∶《精武英雄》当时在亚洲并没有那么成功,反而是在欧美影响较大,《精武英雄》用的是实打,所以很多动作导演拿它来做样板,在那时已经创造了一个高峰,《霍元甲》也用实打,所以可能很多人拿它来和《精武英雄》做比较,但我不会刻意去比,有比较就有压力,我只要尽力做。
我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电影,《霍元甲》讲述了精武门成立的故事,讲述了一代武术宗师的人生坎坷,并把武术精神演绎出来,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和超越。

袁和平∶我认为动作创新很关乎故事,故事不新,动作新都没用,不同的导演有不同的风格,有的构想给了我启发及火花,我根据这些构想再创造新的动作来配合故事。这部电影的剧本把武德提出来,拍的是传统武术,却不是传统功夫电影这样纯粹的打斗,而是把打斗背後的精神拿出来拍,我认为这就是很大的一个挑战和创新。
拍李连杰动作多都没问题,但动作多,一样是困难的,因为每场的动作都要不同。有10场打就要有10场不同的设计,《霍元甲》就每场都不一样,根据每场的故事要有不同的设计,如果场场都一样,观众会很闷,打十个人就要有十种打的特色力量出来。
所以我当然是有新设计,比如武器上面,《霍元甲》就有剑对枪,更重要的是,《霍元甲》除了展现中国功夫如何精深博大,更把武术除了肢体之外的武术精神也拍出来,这难就难在要在打斗的最高阶段留一手,比如打出来,是有力的,但未必伤害到对方。

袁和平∶是的,一开始他很风光的,一拳拳都很狠,气焰很嚣张,但是经历挫折後,人物性格受到启发并且转变,一开始我跟李连杰说,霍家的迷踪拳最重要是「快、准、狠!」,但是拍摄後期我就告诉他,应该是「快、准、稳」,我换了「稳」字,或者是「忍」字来代替「狠」,就是想在迷踪拳融入的一种忍让的精神,打到最高境界要放一手,因为武术不是伤害。
你对功夫片有信心吗?在功夫片式微的今天,你会不会特别怀念以前的时代?
袁和平∶香港电影这几十年的发展都很蓬勃,由60年代关德兴、曹达华,到70年代的李小龙,到80、90年代的成龙、李连杰,他们都贡献了许多非常出色的功夫片,证明功夫电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我不会特别怀念某一个年代,但我期待未来,我的就是要创造更新更好的功夫电影,把武术发扬光大。
在香港、在内地、在荷里活,你经历了不少大起大落,终于到了现在的地位,武术对你到底意味著什么?您现在奉行的人生哲学是什么?
袁和平∶武术意味著袁和平。我的人生哲学就是永不退休。
有关影片《霍元甲》
鬼斧神工造大街

擂台上的迷踪拳


沽月楼的血战

这一招是秦爷气得失去了理智挥著大刀追著霍元甲砍,越是在戏里面放肆胡来的动作,对演员的要求越高,这刀要看似快又乱,实际上演员却是要保持高度清醒的,要在这之中加入疯狂愤怒的情绪,并且一刀下去一定要对准桌子上事先已经微微割开裂口的缝,好让桌子被砍成两半,这是极其不容易的事。就这么一个动作,令李连杰和陈之煇精疲力尽,李连杰的假发辫子被扯断了,陈之煇的刀因用力过度也断了,更有一次李连杰被刀击中头部,虽伤得不重,这猛劲也让头皮渗了一丝血出来。

寻找隐世高手

袁和平曾表示,因为外国高手都身怀他们本国的武术绝技,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色,像泰拳,西班牙剑术,德国普鲁士长矛,英国的拳击,日本的柔道和剑术,都有各自很鲜明的特色,他们擅长自己国家的武术,做得顺手好看,他十分尊重他们的个人意见,并不会设计其他动作给他们的,只是根据他们的动作,加以一些改进。
这部电影的动作有很多种,李连杰及袁和平希望从画面上、技术上都让观众耳目一新!电影里,八爷为他设计了一套动作,比如对付西班牙剑他就用长穗剑、对付西洋拳他就用掸手、对付普鲁士长矛他就用缨枪、对付日本剑他就用叁节棍,之後再加上赤手对赤手的混战。




最後和日本人打是重点,为什么两人最後要交换了兵器打呢?袁和平认为,当两个真正的高手过招的时候,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时,武器就不再重要,正是所谓的手中无器,尽在心中。片中中国人用日本刀,和日本本国的刀法是有很大的分别。而他的设计是融合了两国传统武术的优点,所以又是一种创新。
东洋来客
叁位远道而来的夥伴,分别是:日本人气极旺的偶像演员中村狮童、特意来帮导演忙的服装设计和田惠美和电影音乐制作人梅林茂。 梅林茂可能不太为大家熟悉。他是亚洲影坛知名配乐工作者,曾经是日本国家级摇滚乐队的成员,开始电影音乐制作後,就先成功地为王家卫的《花样年华》、黎妙雪的《恋之风景》、张之亮的《慌心假期》、张艺谋的《十面埋伏》等大片制作了电影原声,这次《霍元甲》有幸请到了他,真可谓是锦上添花。和田惠美因为给张艺谋的《英雄》做服装设计而在大陆出名,她对颜色的感觉和布料的严格都是深受大陆影迷的信任和称赞的。曾与于仁泰合作《白发魔女传》的她,特以为中村狮童亲手度身定做的和服。

中村狮童是一名传统的日本歌舞伎演员,出身于舞台剧,直至电影《乒乓》的演出,他终于跳出传统歌舞伎仃的框框,以光头look配上没有眉毛的潮爆形象深入民心,随即成为各大潮流杂志的封面人物,成为日本潮人衣著的指标。2003年,中村狮童凭在电影《宛如阿修罗》(Ashura no gotoku)内的精湛演出,于日本电影学院大赏中获得最佳男配角奖项。之後他的演出机会更多,不只舞台剧及电影,更涉足电视剧。

李连杰 Biography

第一部电影是1979年张鑫炎的《少林寺》,其上映的成功肯定了他在电影生涯的前途无量。接下来李连杰在香港与中国大陆拍了20多部电影,其中最绅入人心的为1991年徐克导演的武术英雄《黄飞鸿》、1993年的《方世玉》与《太极张叁丰》。1995年,他拍了向李小龙致敬的《精武英雄》。除了武打,他的演艺日益精湛,1994年的《中南海保镖》与1995年的 《给爸爸的信》便是最好的证明。尽管在亚洲名声不断提高,当时的李连杰对北美与欧洲市场来说仍不是一个熟悉的名字。这一切都因米路吉逊的《轰天炮4》而改变, 2000年,他在Joel Silver的《致命英雄》再接再厉,而2001年的《最後一强》他演绎具有双重人格的警官,同年还有《猛龙战警》中的男主角,并身兼制片人与编剧。接下来便是张艺谋的《英雄》,由法国名导演洛比桑编剧、与摩根费曼 对手戏的《不死狗》。李连杰未来的计划有2005年Rise to Honor 的PlayStation 2游戏上市;另外,他正在拍摄《西藏喇嘛在纽约》(Monk in New York)。
Filmography
- 1979 《少林寺》
- 1983 《少林小子》(少林寺之二)
- 1986 《南北少林》(少林寺之叁) 、《中华英雄》
- 1988 《少林海灯大师》、《东方巨龙》、《龙在天涯》、《龙行天下》
- 1991 《黄飞鸿》*、《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 1992 《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 1993 《方世玉》、《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黄飞鸿之叁狮王争霸》、《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方世玉之二》、《太极张叁丰》*
- 1994 《中南海保镖》、《少林真功夫》、《洪熙官之少年五祖》
- 1995 《精武英雄》*
- 1996 《鼠胆龙威》、《给爸爸的信》、《冒险王》、《黑侠》*
- 1997 《黄飞鸿之西域雄师》
- 1998 《杀手之王》、《轰天炮4》(Lethal Weapon 4)
- 2000 《致命英雄》(Romeo Must Die)
- 2001 《猛龙战警》(Kiss Of The Dragon)、《最後一强》(The One)、《英雄》
- 2003 《同盗一击》(Cradle 2 The Grave)
- 2005 《不死狗》(Danny The Dog)
- 2006 《霍元甲》*
(与导演/动作导演袁和平合作的作品)
袁和平 Biography

成名以後,袁和平引起了荷里活的注意,观看了他所导演的《精武英雄》以後,于1999年被邀为华卓斯基兄弟的科幻电影《22世纪杀人网路》做动作设计与指导。电影大获成功,袁和平的名字也在美国受到了更进一步的推崇。在拍摄了李安的《卧虎藏龙》(2000) 和昆汀.塔伦天奴的《标杀令》(2003)与《标杀令2》(2004)之後,袁和平的才华再次得到升华。袁和平的最新力作包括周星驰的《功夫》和李连杰主演的《不死狗》。
集结文章∶
- 【《霍元甲》李连杰动作电影最终章】――电影双周刊(文/郑黛妮)
- 【袁和平 武术遇上大师】――电影双周刊(文/郑黛妮)
- 【中村狮童 勤学剑艺 冲出日本】――电影双周刊(文/林丁玉)
- 【霍元甲制作日志全纪录(一、二、叁、四、五、完结篇)】――电影双周刊(文/郑黛妮)
刊登于 2006年2月28日
书签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