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mCha!
»
專題文章
瀏覽
- ycec 編輯推介類別
- esid 各編輯的推介
- yca 專題文章
- ycpc 產品評論
- 影展與獲獎作品
- ppid 音樂流行榜
- yceb 娛樂情報
- 關於 YumCha!
日本青春勵志喜劇:兩性關係的變奏
作者︰蕭恒
推介給朋友
青春勵志物語
矢口史靖的《喇叭書院》,活脫脫是其大熱前作《五個撲水的少年》的女子版。腦中繼而浮起周防正行的《五個相撲的少年》和《談談情,跳跳舞》,還有磯村一路的《擊浪青春》。全部都是一群少年 (《談談情,跳跳舞》裡的中年男人除外) 從零開始學習一種技能 (多半是體育) 的青春勵志電影。這些電影的主線脫不了一條公式:一群少年人一無所長,某日機緣巧合、一時意氣、甚至是為了荒謬搞笑的原因,必須參與某種技能的比賽或表演,於是他們努力不懈、排除萬難,最後憑著頑強鬥志取得佳績。它們多以體育為題材也不難理解,畢竟運動要求的那種毅力與意志最易表達勵志主題。勵志電影難免將主角們的奮鬥浪漫化 (romanticize),然後製造某種「人定勝天」、「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團結就是力量」的偉大敘事 (grand narrative),一切現實世界裡的矛盾與限制最後總可迎刃而解。正因為敍事形式與故事主線萬變不離其宗,青春勵志電影要好看就得在穩中求變。
日本影視作品裡的青春勵志題材,其實可追溯至七十年代的體育劇。《青春火花》裡有蘇由美苦練排球,《網球雙鳳》裡的東條真琴和辛莎莎努力奮鬥……這些電視劇雖然沒有那種由零開始亂打亂撞的胡混,但箇中元素與近年的青春勵志電影並無二致。九十年代日本電視劇吹起浪漫純愛風後,勵志題材開始透過電影回歸,文初提到的幾套電影都叫好叫座。
或問日本近年再次出產這類包含團隊、青春、技能、奮鬥的影視作品,當中是否有些元素植根於日本民族性裡?是武士道裡那種對榮辱的重視?是日本人繼承了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執著?是團隊精神與愛國主義的微妙關聯?抑或是日本經濟起飛時發展實業的拼搏與求勝心轉移到運動與音樂之上?這些或許都有道理。
但當中可能有著更重要也更簡單的原因。《五個相撲的少年》、《談談情,跳跳舞》、《擊浪青春》、《五個撲水的少年》、《喇叭書院》全都是由知名監製宅間秋史或他成立的Altamira Pictures製作,我們很多時都忘記了製片人在電影工業擔當的重要角色。
相撲少年的男性特質
宅間秋史首次監製的青春勵志電影正是《五個相撲的少年》,成為票房大熱外更橫掃第十六屆日本電影學院最佳電影、導演、劇本、男主角及配角五個大獎。電影由周防正行導演,故事環繞教立大學裡一個因為人丁單薄而快將解散的相撲社,主角山本秋平 (本木雅弘) 為求取得學分畢業,唯有答應曾是相撲冠軍的教授 (柄本明) 加入救亡。拉雜成軍出賽卻一敗塗地,秋平一氣之下誇下海口要教立大學相撲社揚名立萬。眾人於暑假期間一同到教授的家鄉集訓……故事結局走不出青春勵志電影那條排除萬難取得勝利的公式,但周防正行卻懂得在勵志之上加入主角對生命的反思,然而這只是點到即止,沒有由勵志走進成長電影 (coming-of-age films) 慣常模式。戲中反而加插大量喜劇元素,沖淡一般勵志電影或成長電影的沉重,平衡得宜,教人看得舒服。對於一向心無旁鶩發奮圖強的青春勵志電影,這個變奏無疑是其成功因素之一。
周防正行拍成人電影出身,對拍攝女人身體駕輕就熟,在《五個相撲的少年》裡換上拍攝男人的袒裼裸裎來搞笑。超齡學生青木 (竹中直人) 開始時處處強調相撲手穿的是「兜襠褲」而不是「兜春布」,秋平初穿上丁字褲遇上經理人女研究生來訪窘態百出,而電影加入洋人不是要搞文化差異,重心只是他不肯脫褲子露屁股。雖然四名日籍男主角在電影中過半時間幾近全裸,但周防正行借此來搞笑,竟避免了把男性身體化為慾望凝視對象 (object of gaze),完全沒有絲毫顛覆意圖。
山本秋平初上場戴著耳環被人取笑是「死基佬」,不過他的性取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男性特質 (masculinity) 爆棚。電影處處強調相撲是極度男性化的活動,他的弟弟春雄 (寶井誠明) 正是受不了扮女人打拳擊才被夏子招來相撲的。肥胖經理人間宮正子 (梅本律子) 化身男人踏足女子禁地相撲場,與其說是踰越了性別界線,倒不如說是強調了相撲場上的男女之別,女人要踏足其上就得閃閃縮縮化為男子。女扮男裝要帶出的不是性別政治,而是團隊裡的感動。
《五個相撲的少年》種種對身體與性別的描寫,目的都在逗笑或感人,正如宅間秋史監製、磯村一路執導的細膩感人成長電影《擊浪青春》,悅子 (田中麗奈) 一反划艇隊由全男班組成的傳統,都只是引子而已。宅間秋史較早時亦監製了周防正行的《談談情,跳跳舞》,焦點卻已由少年轉移至中年男人身上。真正繼承《五個相撲的少年》裡的青春加體育加喜劇元素的,還要數矢口史靖的《五個撲水的少年》。
矢口史靖的酷兒變奏
電影開始時,漂亮的女教師佐久間 (真鍋香織) 到唯野高校組織韻律泳隊,只有無處可去的鈴木 (妻夫木聰) 等五名學生加入。佐久間為大家報名參加文化節表演後才得悉有了八個月身孕 (也真夠荒謬的!),留下五個小男生自生自滅。五人求教於古怪的海豚訓練員,又向人妖酒吧老闆娘兜售門券……過程妙趣環生,結果當然是小男生們在最終回的韻律泳表演中大獲好評。竹中直人再次飾演怪裡怪氣而且不學無術的教導者,他這種角色由《五個相撲的少年》一直延續至《喇叭書院》去。有別於周防正行,矢口史靖不是借性別倒錯來搞笑,而是借搞笑來顛覆性別。男生表演韻律泳,本身就camp得很。娘娘腔隊員暗戀同隊男生,既沒有扭曲醜化同志以博一笑,也沒有誇大至性別政治的抗爭,這正是以笑話來包裝camp的最佳佐證。
還有那個在《五個相撲的少年》演教授的柄本明時而人妖媽媽生、時而雄糾糾的阿吉桑,很有點「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味道。眾人妖對對男孩們高呼kawaii,令這群穿三角小泳褲的waterboys戲裡戲外都難逃成為慾望凝視對象──縱使他們的裸露程度還不及相撲少年。這些都是矢口史靖為青春勵志喜劇帶來的酷兒 (queer) 變奏。
矢口史靖的下一個變奏樂章是《喇叭書院》,一群女學生為了逃避沉悶的數學補課,自動請纓去給管樂隊送飯盒。豈料飯盒變壞以致整個管樂隊食物中毒。唯一倖免的中村拓雄 (平岡祐太) 要求這班女生參加管樂隊以作抵償,但人數不足唯有組成爵士樂團。眾女生本來只為逃學,後來竟然愛上爵士樂,千方百計籌錢自組樂隊,找來爵士樂痴的數學補課老師 (又是竹中直人!) 當指揮,朝著舞台表演努力……
《喇叭書院》將《五個相撲的少年》的性別顛倒過來,一眾女生愛上在她們口中只有老男人才玩的爵士樂。《五個撲水的少年》裡有個事事主動、聰明地一早洞悉一切的女生靜子 (平山綾) 愛上鈴木,《喇叭書院》裡則有一個娘娘腔的可愛小男生拓雄給惡女孩們呼來喚去。鏡頭特寫女孩之餘只留給拓雄中鏡和遠鏡描寫,而他特意在Swing Girls的招牌上加上「and a boy」,反而無私顯見私地引人懷疑起他的男性身份來。性別定型消弭於無形,連大家一向期待在這些青春勵志電影裡出現的男女愛情副線,也教鈴木友子 (上野樹里) 力拍樹幹抖落在拓雄頭上的積雪壓得粉碎。
《喇叭書院》與《五個相撲的少年》借著笑話為青春勵志電影帶來酷兒變奏,笑料比《五個相撲的少年》只多不少。兩齣電影的五個主要角色個個性格鮮明,這也是電影容易討好的原因,畫面也一齣比一齣漫畫化。《五個相撲的少年》在日本電影學院獎取得兩個獎項及六項提名,《喇叭書院》則有六個獎項及兩項提名。
宅間秋史和他的Altamira Pictures會否繼續開拍青春勵志電影,導演又會怎樣從既定公式注入新意,帶來驚喜變奏?且拭目以待。
(原載《a.m.post》第17期)
刊登於 2006年5月3日
書籤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