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二千年,韓國的流行和演藝文化開始侵襲亞洲。先是韓國電影業復甦,《我的野蠻女友》、《朋友》和《我老婆係大佬》等電影在韓國本土和亞洲多國均叫好叫座,讓人再次留意到韓國的演藝事業。音樂界也有一批年輕偶像衝出韓國。而隨著韓劇橫掃全亞洲,《冬日戀歌》和《大長今》等劇集在亞洲多國掀起追看潮,不單捧紅了裴勇俊和李英愛等一眾韓國明星,更成功製造「韓流」熱潮。來到2010年,韓國的娛樂事業依然在亞洲影響深遠。不過,焦點已經由韓劇轉到音樂,由KPOP在亞洲颳起新一波的韓流旋風。
韓國音樂已經不再侷限於本土市場、搭配肥皂劇和舉辦日本粉絲見面會。今日的KPOP潮流經已面向國際市場,Rain主演荷里活電影、東方神起奪得日本Oricon榜冠軍、Wonder Girls和Jonas Brothers一起美巡、「Nobody」和「Sorry Sorry」也成為亞洲各地卡拉OK的熱唱曲。K-pop之所以興起,全賴網絡和影片分享網站的推波助瀾,讓韓國音樂迅速全球擴散。而近十多年一直稱霸韓國音樂界的正是SM Entertainment。

SM Entertainment由歌手出身的李秀滿於1995年創辦,15年來捧紅了不少歌手組合,包括 H.O.T、S.E.S、BoA、神話、東方神起、Super Junior和Girls' Generation等。雖然JYP和YG Entertainment兩大事務所在近年堀起,旗下有不少紅星可與SM藝人爭一日之長短,仍無法動搖SM的老大哥地位。根據8月中的Hanteo的實體唱片銷量排行榜,十大中的前七位便是由SM藝人佔據。
徐太志被譽為90年代文化總統,他創作了韓國新音樂潮流,是韓國流行音樂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音樂人之一,他的成就與地位是無人可以取代。相反,一直站在樂壇最前線的,是由90年代中後期起湧現的年輕偶像,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H.O.T.。

SM在1996年推出第一隊偶像組合H.O.T。H.O.T為High-five of Teenager的縮寫,由
Kangta、
文熙俊、
李在元、
張佑赫、
安勝浩五人組成。同年9月發行的首張專輯
《We Hate All Kinds Of Violence》和大熱單曲「Candy」讓五位少年的名字紅遍韓國。五位成員能舞能唱,加上結合了舞曲、hip-hop和teen pop元素的曲風,成為了韓國樂壇的新力量。他們的走紅也將韓國主流樂壇歌手和觀眾交接到年輕的一代。

H.O.T的功蹟不僅限於百萬專輯和音樂獎項,最重要的是他們奠下了往後組合的標準。大部份韓國組合均依循H.O.T的軌跡,組合的名稱是由頭文字組成的英文詞語;成員會被分配擔任主唱或Rapper,因此組合的每一首歌曲都會有Rap部份,也令韓國樂壇產生了一種將Hip Hop融入了主流音樂的全新曲風。成員之一的安勝浩是在海外選秀會中被發掘的,事務所自此常在海外招攬人才。H.O.T也是首支韓國組合設有歌迷會和代表色。H.O.T最終在2001年,即出道五年後解散,而所謂的韓國組合的五年周期定律也是由此而起。
H.O.T在當紅時期,歌迷版圖擴展至亞洲各地,單是在中國內地便有超過百萬歌迷,
四集《I yah!》發行時更特別拍攝了一部3D短片「Age of Peace」在日本放映。解散多年的H.O.T現今在亞洲仍有強大的歌迷支持,而中國內地更是Kangta和張佑赫近年主攻的市場。

H.O.T並非90年代唯一的組合,和H.O.T同時期活躍的組合就有Sechs Kies、g.o.d.、NRG、Turbo和Click-B等。SM在1997年也如法泡製了一支女版H.O.T,由
Eugene、
Shoo和
Bada組成的
S.E.S,她們的成績雖然未及H.O.T,不過卻已超越同期的Fin.K.L和Baby V.O.X.,成為當時最紅的女子組合。未有打破5年周期定律的S.E.S在2002年解散,一如同年代的其他偶像組合,成員在解散後均轉向個人發展。

H.O.T的五位成員中,現時只有Kangta仍留在SM。歌唱事業之外,Kangta也有在韓國和中國內地拍劇,並曾與
申彗星和
李志勳 (Group S),台灣的
吳建豪(
Kangta & Vanness)結成特別組合。

H.O.T解散後,SM轉為力捧兩支男子組合
神話和
Fly to the Sky。1998年出道的神話由三位主唱(申彗星、
李玟雨、
金烔完)和三位Rapper(
Eric、
Junjin、
Andy)組成。神話能成為國民組合,除了六人獨特的個性外,他們在歌唱、戲劇和主持各方面的才華也備受肯定。
神話首三張專輯的銷量不俗,不過令他們真正走紅是2001年發行的四集
《Hey, Come On!》和翌年的
《Perfect Man》。兩張專輯為他們在亞洲打響知名度,他們甚至灌錄了國語版的「Perfect Man」在海外發行。2003年,即所謂的五年周期,神話集體跳槽至新公司,並活躍至今,成為韓國最長壽的組合。不論是團體或個人發展,六人在亞洲也有極高的知名度。

SM在千禧年推出另一支男子組合,由
Hwanhee和
Brian Joo兩人組成的Fly to the Sky。他們的首兩張專輯為他們帶來不俗的銷量和多個新人獎項。由於未有突出的形象和音樂風格,Fly to the Sky一直未有大紅。2002年發行的三集
《Sea of Love》,他們開始轉向R&B風格和更成熟的形象。2004年離開SM後,他們的人氣穩步上揚,直至2009年宣佈各自開始個人活動。
主力生產偶像組合的SM,也培養出一位紅遍全亞洲的天后。11歲被SM發掘的
BoA,培訓兩年後在2000年以
《ID; Peace B》出道。雖然未有一炮而紅,不過當時13歲的BoA已經顯示了成為明星的潛質。

SM與日本最大的唱片公司愛貝克思合作,為BoA拓展日本市場。BoA更特別前往日本留學,學習日語和日本傳統文化。2001年,她以日版《ID; Peace B》正式在日本出道,之後人氣不斷上升,2002年春天發行的首張日文專輯
《Listen To My Heart》更成為首位韓國歌手奪得Oricon專輯榜冠軍。同時期在韓國老家推出的第二張韓文專輯
《No. 1》也賣出超過50萬張。在一個月內,只有15歲的BoA同時包攬日韓兩地的專輯榜冠軍,一躍成為亞洲最灸手可熱的女歌手。

同年的除夕,BoA成為首位演出NHK紅白歌合戰的韓國歌手。2003年的第二張日文專輯
《Valenti》賣出過百萬,令BoA成為首位擁有百萬專輯的韓國藝人。2005年的首張日文精選輯
《Best of Soul》大賣百萬,再為她帶來首位擁有兩張百萬專輯的韓國藝人的紀錄。直至今日,BoA僅次於濱崎步擁有連續六張Oricon冠軍專輯。不同於其他在日本走紅的韓星,BoA一直未被歸類為韓流系列。她流利的日語和長期在日本發展,早就被視為是JPOP歌手,而不是在日本發展的外國歌手。日韓市場之外,BoA也有進軍中國市場,推出國語版的
「My Name」和
「Girls on Top」。

全球賣出超過二千萬張唱片,BoA在2008年衝出亞洲,挑戰美國市場。同年10月推出全美出道單曲「Eat You Up」,2009年發行首張同名英文專輯
《BoA》。一如大部份勇闖美國的亞洲歌手,BoA的成績未見突出。
2010年8月,BoA正式回歸韓國樂壇,推出睽違五年的最新韓文專輯六集
《Hurricane Venus》。出道10年,BoA已經正式成為亞洲的天后級歌手。

神話跳槽之後,另一支遠超他們的組合正式誕生。
東方神起是SM刻意培養,面向全亞洲的組合。他們與其他年輕偶像的分別在於,五人都擁有極高的歌唱實力。五位成員
Micky (朴有天)、
Hero (金在中)、
U-Know (鄭允浩)、
Xiah (金俊秀)和
Max (沈昌珉),均是SM精心挑選的主唱級人馬。2004年1月推出的出道單曲
《Hug》 已經見到他們精湛的歌舞技巧。
東方神起的曲風非常多元化,由演唱會中常見的a cappella合聲,至高踞各個流行榜的流行舞曲,可以看到他們不斷嘗試不同的音樂風格。
韓文三集
《"O"-正.反.合.》為2006年韓國的最暢銷專輯,他們的人氣已無容置疑的到達了顛峰。單是韓國的歌迷會人數就有80萬人,更被列入世界紀錄。韓國本土以外,他們也成功打入日本和東南亞等多個海外市場,成績更勝前輩H.O.T。

東方神起在2005年發行首支日文單曲
《Stay with Me Tonight》,雖然之路並不平坦當時他們在韓國已貴為巨星,不過一如其他海外藝人,即使有愛貝克思的支援,他們的攻日之路並不平坦。由於日本的男偶像市場已被Johnny’s事務所壟斷,他們在日本被定位為歌唱跳舞組合,然後由小場地一直奮鬥至登上東京巨蛋。
《"O"-正.反.合.》後,東方神起將發展重心搬到日本。2007至08年間便合共在日本發行了16張日文單曲和兩張專輯,密集式發片令他們成功浸透至主流JPOP市場。2008年1月發行的第16張日文單曲
《Purple Line》首次登上Oricon單曲榜冠軍,隨後連續四張冠軍單曲更刷新了外國歌手的紀錄。

同年回歸韓國發行的韓文四集
《Mirotic》,單是預訂銷量就已經是前一年冠軍專輯的1.7倍。東方神起在2008年首次登上紅白舞台,足以證明他們已站穩日本市場。他們與BoA一樣,由海外歌手成功轉型至暢銷JPOP組合之一。2009年的專輯
《The Secret Code》賣出超過30萬張,而暫停活動前的精選輯
《Best Selection 2010》的銷量也突破50萬。

當東方神起同時忙於來回日韓時,SM在2005年推出另一支男子組合。SM原本的構想是製作一個不斷輪換的組合,成員每年更替,因此最初定名為
Super Junior 05。第一代的Super Junior有12位成員,並打算在隔年換上一批新成員。可是
首張專輯推出後,組合引起極大的迴響,才讓SM打消念頭。2006年,Super Junior正式升格為官方組合,並加入了一位新成員,以13位成員成為最大的男子組合。新生Super Junior發行的首張單曲
《U》令他們人氣爆發,從此成為韓國一線男子組合之一。
Super Junior和大部份組合一樣,成員被分為負責唱歌(圭賢、厲旭和藝聲),舞蹈(東海、銀赫、
韓庚和神童)和Rap(
起範和銀赫)。在這三方面之外,Super Junior中也有成員被分配去演戲(起範、
希澈和
始源)和主持(利特、
強仁、希澈和神童)。他們主持和演出綜藝節目的功力,成功塑造出非一般偶像組合的形象。Super Junior也創開先例,有來自海外的韓庚,自此海外成員變成KPOP組合常見的現象。

Super Junior每次發片都成為了樂壇大事,三張作品
及《Don't Don》、
《Sorry Sorry》和
《Bonamana》把他們的人氣提升至頂峰 。特別是「Sorry Sorry」更是唱遍亞洲,成功把他們帶入亞洲市場。團體和個人活動之外, Super Junior也分拆為多個不同的小團體。首個子團體K.R.Y為情歌組合,Super Junior T負責韓國傳統音樂,而 Super Junior Happy以開心之為主。

由於Super Junior在中國人氣高漲,SM特別在2008年製作第三個子團體Super Junior M專攻華語樂壇。Super Junior M由韓庚、始源、厲旭、東海、圭賢,加上中國內地的周覓和加拿大華人HENRY組成。他們在中國內地展開大規模的宣傳,吸納不少歌迷。發行的兩張作品均取得不俗的成績,其中
《Super Girl》更入圍台灣的金典獎。

SM在2006年也推出了另一位來自中國內地的女歌手
張力尹。這位年輕的 R&B歌手的首張韓文單曲
《Timeless》為她帶來M.net亞洲音樂獎的最佳新人,也是首位海外歌手獲此獎項。兩年後她再下一城,在中國推出首張華語專輯
《I Will》。

依循Super Junior的成功模式,SM在2007年推出女版Super Junior。
少女時代由太妍、Jessica、Sunny、Tiffany、孝淵、Yuri、秀英、
潤娥、徐玄組成,她們的出現也標誌著由少女們征服亞洲歌壇的時代正式來臨。
2009年,九位多才多藝的美少女以首張迷你專輯
《Gee》 橫掃樂壇。「Gee」蟬聯KBS Music Bank的連續九周冠軍,成為2009年的代表歌曲之一。少女時代此後發行的唱片均大賣,人氣也吹至中國內地、台灣、泰國等多個亞洲地區。
2010年9月,她們正式進攻日本。首張日文單曲
《Genie》改編自她們的同名韓文主打
「Genie」,首周即打上Oricon單曲榜第四位,成功踏出在日本樂壇第一步。
由於韓國事務所強大宣傳機制,甫出道的新人已經有明星風範。出道前參演真人節目、廣告和長時期的預告企劃,令新人組合在正式登台前也能擁有歌迷會。

2008年5月出道的
SHINee便不是以綽頭,而是以實力贏得歌迷的歡心。定位為引領當代流行的組合 (Contemporary Band),SHINee的五位成員鐘鉉、珉豪、泰民、溫流、Key出道時都是未滿20歲的高中生。他們的青春活力、獨特的服飾和充滿魅力的聲線,在歌迷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出道作「姊姊 妳太美了(Replay)」瞬即為他們打響名堂,一如歌名,深得姐姐們的喜愛。他們橫掃2008年的新人獎項,隨後的「Juliette」、「Ring Ding Dong」和最近的「Lucifer」也是熱播作品。

如果說少女時代是女版Super Junior,那f(x)便是女版SHINee。2009年以甜蜜搶耳的《Lachata》和
《Chu》出道的
f(x)由中國人Victoria、童星出身的Sulli、主唱Luna、美籍中國人Rapper Amber和Jessica的妹妹 Krystal五位美少女組成。她們的目標是成為頂尖的亞洲POP舞蹈組合。

SM Entertainment旗下的歌手們在韓國國內外均有極高的人氣。當他們全體集合時,會以SM Town的名義發行企劃專輯及舉行巡迴演唱會。2009年暫停一年後,SM Town在2010年舉行史上最大規模的世界巡迴演唱會,BoA、Kangta、昌珉、允浩、Super Junior、少女時代、SHINee、張力尹和f(x),以及搖滾樂團
Trax、
天上智喜 The Grace、
高雅娜和
李研熙等旗下所有藝人將會傾巢而出。巡迴由首爾起跑,之後在 東京、上海和洛杉磯開唱。可以預期SM Entertainment將會正式衝出亞洲,把韓流帶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相關產品:
刊登於 2010年12月15日
書籤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