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 Ke Yi Nan Guo , Dan Bie Wei Yi Ju Hua Shang Tou Xin
Wu Bai Tian Da Cheng (Author)
Our Price:
US$26.99
List:
US$29.99
Save:
US$3.00 (10%)
Related promotions: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purchasing this product:
- This product cannot be cancelled or returned after the order has been placed. For more details, please refer to our return policy.
Sign in to rate and write review
Technical Information
Product Title: | Ni Ke Yi Nan Guo , Dan Bie Wei Yi Ju Hua Shang Tou Xin 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 你可以难过,但别为一句话伤透心 Ni Ke Yi Nan Guo , Dan Bie Wei Yi Ju Hua Shang Tou Xin Ni Ke Yi Nan Guo , Dan Bie Wei Yi Ju Hua Shang Tou Xin |
---|---|
Author Name(s): | Wu Bai Tian Da Cheng (Author) 五百田達成 (Author) 五百田达成 (Author) Wu Bai Tian Da Cheng (Author) Wu Bai Tian Da Cheng (Author) |
ISBN: | 9789863987703 |
Release Date: | 2022-06-29 |
Language: | Traditional Chinese |
Pages: | 280 Pages |
Publisher: | Tian Xia Za Zhi |
Package Weight: | 450 (g) |
Shipment Unit: | 3 What is it? |
YesAsia Catalog No.: | 1114438817 |
Product Information
日本亞馬遜商務溝通類第一名
百萬暢銷書作家五百田達成為高敏感族群特別設計40句防禦金句,讓你不再為一句話傷透
百萬暢銷書作家五百田達成為高敏感族群特別設計40句防禦金句,讓你不再為一句話傷透
計畫受挫,朋友說:「看吧,早就提醒你了,下次不要這樣了。」
是安慰嗎?怎麼聽起來像打擊?
一起負責專案,同事卻總說:「沒問題,我幫你處理。」
是幫忙嗎?為什麼聽起來像被暴露能?
你正在發言,對方卻頻頻給建議:「我以前都是⋯⋯。」
是分享經驗嗎?怎麼聽起來像頻頻被指教?
安慰、建議、協助⋯⋯明明是能讓人安心的話語,卻很可能讓人更委屈、很受傷。向旁人傾訴,卻得到「別想太多」、「別太敏感了」的回應,難道問題出在我身上?
為什麼有些話說是「為我好」,但聽起來卻這麼傷人?
覺察溝通中的有毒關鍵字,面對棘手對象也能自在應對。不糾結、不委屈。
日本百萬暢銷書作家五百田達成因為高敏感的特質,從小就容易「為他人的一句話所傷」,經常為此苦思「是我做錯什麼嗎?」也在人際關係上吃了許多悶虧。他接觸心理學並取得全球職涯發展師資格,在協助學員的過程中,他發現許多溝通問題都來自於「急於解決問題,忽略同理情緒」於是,他結合心理學理論與自己的經驗,為高敏感族群設計專屬的不受傷溝通法。
把我加回句子裡,用「我訊息」溫和堅定地傳遞情緒,不失禮、不受傷
練習一、在會議上遭到同事質疑:「你現在的報告根據的基準是什麼?」
我訊息回覆:這是我的觀點,我也想聽聽您的想法。
練習二、給予建議時被否定:「比起這件事,我這件事更重要吧!」
我訊息回覆:都很重要喔!不如兩件事一起討論吧,你想先討論哪個?
練習三、朋友失約在先,你詢問對方他卻回:「我道歉可以了吧?」
我訊息回覆:我很擔心你是不是出事了,感覺很不舒服,希望你下次能先告知。
透過40個情境練習,覺察對話中的毒性關鍵字,
面對棘手人物也能堅定說出真實想法,不再為一句話傷透心。
好評推薦
王介安/GAS口語魅力培訓® 創辦人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
莎莉夫人/暢銷書作家
Zoey/佐編茶水間創辦人
「書中的文字把人際溝通的想像力與理解力落實得非常接地氣,而且用40個切貼近生活的語句,讓我們反思你和身邊人互動的情境。」——王介安/GAS口語魅力培訓® 創辦人
本書對我來說較有幫助之處是,它提醒了我:在某些情境之中,確實有人會這樣説、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們都能借用這些情境來預演與思考。期盼讀者能在這樣的激盪中,琢磨出屬於自己、適合自己的人際應對智慧。——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Additional Information may be provided by the manufacturer, supplier, or a third party, and may be in its original language
Bookmark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