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 ycec 編輯推介類別
- esid 各編輯的推介
- yca 專題文章
- ycpc 產品評論
- 影展與獲獎作品
- ppid 音樂流行榜
- yceb 娛樂情報
- 關於 YumCha!
南韓國民導演 林權澤百部電影 (上)
愛爾蘭大文豪王爾德(Oscar Wilde)曾說過︰「不是藝術模仿人生,而是人生模仿藝術。」("The Decay of Living", 1891),這句對藝術反動的金科玉律正好來形容「南韓國民導演」林權澤的光影世界。沒有受過高等電影學府的教育,且沒有任何門檻捷徑,林權澤花上了十五年的時間來印證他的導演才能,最終用上了畢生的時間來拍攝出多部驚世之作。2007年,林權澤的第一百部電影《千年鶴》(Beyond the Years)面世,標誌著韓國影壇的一大重要里程碑,也是今天南韓忠武路的一大電影盛事。
出世於1936年全羅道南面的林權澤,由於家庭傾向左派,令小時候他的生活相當艱難,在戰爭期間尤其困苦。少年時他遷到全羅道的另一方(慶尚道Busan)找工作,曾販賣美軍部隊用過的軍靴為生。1956年,他決定到漢城(即現在的首爾)找機會,適逢六十年代大戰後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蓬勃的電影業,加入萬花筒的電影圈即代表了優良的待遇及報酬,林權澤即被這個充滿機遇的新世界深深地吸引著。在朋友的引荐下,他成為了《天下第一拳》韓國動作電影教父鄭昌和的拍攝助理,開展了電影人生。
林權澤雖已投身影圈,卻不自滿,他一邊跟著電影前輩當助理,一邊虛心請教學習。默默耕耘終嘗回報,1962年,林權澤首次執導電影《Farewell to the Duman River》。仍屬學徒階段的他,急於把在主流電影中吸取的大量商業技倆,以及師傅的教導投放於片上,因此他早期作品的可觀性略為粗糙。幸好,當時林權澤深明古裝歷史片才是最當時得令的製作範疇,所以六、七十年代他集中以朝鮮皇朝為題材,結果電影較為賣座。在六十年代時期,林權澤最重要的作品可說是以動盪的歷史時代為背景的古代劇目三部曲。1963年《A Wife Turned To Stone》片中莊祖王子悲壯之死、翌年《The Prince's Revolt》故事中王儲左右手Hong Guk Young之冒起,接著把《The Ten Year Rule》英祖年間洪氏權傾朝野的事跡搬上銀幕,其中以首部曲《A Wife Turned To Stone》成為林權澤早年最成功作品之一。1968年,為了向師傅鄭昌和致敬,林權澤翻拍了1961年歷史作《Jang Heebin》,由一代巨星Shin Sung Il扮演肅宗王,影片堪稱當時極為具製作價值的代表作。
曾有影評人闡明林權澤早年的電影作品並不太予人深刻印象,在表現熟練的技巧下看到他對商業電影的妥協。其實林權澤也明察拍攝的自由度乃受制於電影業,監製們一般為了填滿入口電影的配額,希望用更多的電影應運而生;同時,業界急於吸納富創作力的導演人才,林權澤正是其中一一位如此衍生出來的的多產量電影人之一。不過,到了七十年代早期,1973年《The Testimony》讓年青的林權澤初嚐海外歡呼聲的滋味,片中女主角Kim Chang Sook憑影片膺第廿屆亞洲電影節影后,且同時橫掃國內不少獎項。豈料,翌年林權澤重拍Shin Bong Seung經典電視劇《The Hidden Princess》,卻成為了票房毒藥(在首爾僅售出9,000張門票),自此激起林權澤重質而不再重量的決心。
如要數林權澤第一部經典作品,1976年戰爭片《Commando on the Nakdong River》是也。此片讓他嘗到韓國百想藝術大賞的最佳導演獎,亦開始為另外兩大韓國電影大獎再下一城而鋪路。此時,林權澤不再如以往般多產,加上部分作品的票房未算成功,令他陷入兩難式的創作困局。幸好1978年《族譜》破繭而出,這部日韓殖民時期敏感題材的電影,當中涉及了日方迫害韓國人以日本名取締家族姓氏的橋段,雖然國內票房未見起色,但在法國南特及德國慕尼黑大獲好評,因而為他在韓國大鐘賞加添最佳導演一獎。1981年《曼陀羅》大放異采,在大鐘賞再奪包括最佳導演、編劇及演員等七項大獎,順理成章成為林權澤又一部經典作品。影片改編自 Kim Sung Dong小說,林權澤首次以佛學為主題,由安聖基主演;之後他的佛學片有《Come, Come, Come Upwards》(1989)以及因受佛教團體抗議而遭腰斬的電影《Biguni》(比丘尼) (1984)。
八十年代是林權澤在創作上最得心應手的十年,經典作一部接一部。1982年《Village in the Mist》叱吒各大國內各大電影頒獎禮,令觀眾發現女星Jung Yoon Hee並非只是花瓶,而是一位傑出的演員。同年,《Daughter of Fire》以林權澤最喜愛的黃教為題,也令他取得康城國際影展的入場券。這段時期的忠武路充斥大量情慾片,而林權澤出品那些觸及人心的佳作頓時成為一道清泉,且題材包羅萬象,包括娼妓問題(《Ticket》)、政治政局(有關南北韓分裂的經典作品《Gilsotteum》)以及性別與社會話題 (與朝鮮時期女性與十年後的性別觀《借種》),還有描述燕山君王皇朝的歷史片 (《 Diary of King Yeonsan 》),其中由劉仁村(Yoo In Chon)扮演的燕山王更令人印象難忘,2005年由鄭進永主演的《王的男人》亦引起極大的迴響。
在1989年前,海外人士對林權澤這個名字無從了解,除了在數個影展露面以外,如姜受延 憑《借種》(The Surrogate Woman)在威尼斯電影節封后;直至今天,儘管數碼復修的技術日新月異,而林權澤舊作也相繼發行影碟,但他於1989年前之作(《借種》除外)卻從未發行過DVD影碟。今天,觀眾只能靠影碟欣賞林權澤大作,當中已發行影碟的不足他所有作品十分之一。以下推介林大導一些名作︰
《Come, Come, Come Upwards》 (1989)
1979年金綺泳作品《Pagye》再創經典,1989年林權澤把《Pagye》片中男孩在寺院長大故事,以女性角度出發,拍攝了這齣甚富宗教特色的電影《Come, Come, Come Upwards》,在題材上與林權澤所拍的前作《Mandala》(1981)互相呼應。由姜受延和Jin Yong Mi主演,影片講述兩個女人決定削髮為尼而上路的故事。姜受延因此奪得不少國內獎項,同時威揚海外,在第16屆莫斯科電影節中封后。
《The General's Son》(1990)
七十年代,林權澤為了創作理念,與某些監製人達成協議︰他拍攝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同時以換取額外資源及想像空間去搞另類創作。十年後當林權澤名成利就,在海外無人不曉的時候,他決定開拍了《The General's Son》三部曲。故事中傳奇英雄小子金斗漢,在韓國殖民時代打出一遍天下,突顯了影片反殖民地的意味。影片充滿了為嘖嘖稱奇的動作場面,並耗資重建了Jong-Ro之地。由朴相民、申鉉濬和Kim Seung Woo主演,《The General's Son》一開畫便平地一聲雷,取得空前的成功,因此繼續開拍第二及第三集。
《The General's Son 2》(1991)
當年,有感自己的作品《Fly High Run Far》(以朝鮮末期東學運動為題材)被受疏視之後,林權澤決定重整旗鼓,以原班人馬開拍續集《The General's Son 2》,而他本人繼第一回首次粉墨登場之後,扮演司機角色之後再次現身!英雄小子金斗漢再展對抗日方武力,以暴制暴,結果續作再創佳績,而申鉉濬在第30屆大鐘獎中勇奪最新演員獎。
《The General's Son 3》(1992)
踏入第三回,有評論曾認為林權澤塑造下的英雄人物金斗漢形象,可媲美《教父》三部曲。雖然觀眾對《The General's Son 3》的反應未如理想之好,但是這部最終回為這個韓式英雄系列劃上完美的句號。當時仍屬新人的吳延秀甫出場已嶄露頭角。林權澤花了數年時間才完成《The General's Son》三部曲,換來了在國內極佳的口碑;小息後,林權澤繼續苦苦思量下一部電影的題材。
《西便制》(1993)
改編自李清俊的短篇小說《仙鶴洞的那個男人》,故事中道出一個韓國家庭以傳統民間藝術說唱(pansori)浪跡天涯的悲歌。由於《西便制》在韓國展期公映,因而成為了南韓史上首部在首爾破百萬人次入場的電影。這對於當時的電影市場尤其重要,讓當地更多觀眾對遺忘已久的傳統電影範疇再次注視起來,當年《西便制》的情況就如2005年《王的男人》般,再次為市場注入生氣。這部林權澤的作品充滿歷史感、真實得來又富電影感,令九十年代的影迷歡喜若狂起來,成為韓國影壇史上不可多得之改編故事之一。歌女松花唱盡人生悲喜,女主角吳貞孩在片中的精湛演繹,讓她日後在林權澤的電影中預留了「御用演員」的位置。《西便制》在韓國上映長達196天,不僅在韓國國內好評如潮,同時在國外技驚四座,亦奠定自己國寶級的地位。
至於林權澤在1993年《西便制》之後的作品,包括對韓國分裂痛心疾首之作《太白山脈》,以及其他經典影畫如《祝祭》、《春香傳》、《娼》和《醉畫仙》等至第一百部電影《千年鶴》,下回再續。
譯文、編輯/LGM (香港)
伸延閱讀
刊登於 2007年9月5日
書籤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