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mCha!
»
專題文章
瀏覽
- ycec 編輯推介類別
- esid 各編輯的推介
- yca 專題文章
- ycpc 產品評論
- 影展與獲獎作品
- ppid 音樂流行榜
- yceb 娛樂情報
- 關於 YumCha!
新年應該去看賀歲片
作者︰電影雙周刊 (香港)
推介給朋友


但越發令人懷念以前賀歲片「打崩頭」的日子,陪伴著八、九十年代香港黃金歲月。
賀歲片是乜東東?

其實賀歲片可以說是代替舊式農村演神功戲。以往農村社會中,都會有人在傳統節日慶典時,籌辦戲曲演出,藉著為神做功德達至「娛人娛神」、「神人共樂」,為之「神功戲」。不過當香港的社會日益發展,由漁港發展成為城市,新年時一家老小「看神功戲」為樂的習俗,已經由「看電影」取代了。
基本上,「賀歲片」並沒有其特定的電影類型。就算是因為中國人的習慣,新年時節要喜氣洋洋,故此不會有沉重的黑幫片或驚慄片出現,清一色肯定是喜劇,大家都要熱鬧開心。不過賀歲片戲種覆蓋範圍之廣實在令人咋舌,可以有特務動作片,可以是一家大細的溫馨喜劇,可以是古裝武俠片,也可以是講食物的……總之符合以下的原則就成:
一.大卡士大堆頭

二.結尾一定要跟大家拜年

三.片名要夠好意頭

尋找本土的時代變遷

80年代
八十年代的是香港的黃金時期,社會經濟起飛,由六、七十年代的努力奮鬥發展至富裕的物質社會的階段,前人的辛苦耕耘,成就了全東南亞的最大電影生產地。當時的香港普及文化成功地提供一個群眾聚焦點,讓各類流行玩樂文化並行不悖的交流,同時也隱約流藏著社會氣氛變化。
許冠文從七十年代的《鬼馬雙星》崛起,成為票房保證,而他在1981年自編自導自演的《摩登保鑣》,就被不少人包括高志森視為港產賀歲片的由來,農曆新年必然之選。雖然故事仍然是許氏喜劇的套路笑話,但熱鬧開心就是新年應該做的事,結果票房也開紅盤。
其後在八十年代中後期許冠文的影響力慢慢下降,但他在賀歲片的位置仍然重要,無間斷地在新年檔期現身的許氏作品,無論是1983年的《鐵板燒》或1989年的《合家歡》,都是自成一格以笑料gag位先行的喜劇,到九十年代雖然仍有1992《神算》或1995年的《富貴人間》,但已經不是賀歲片的主流。

港產片的歷史上,不得不提的是新藝城及《最佳拍檔》系列。1982年新藝城以二百萬片酬邀得許冠傑加盟,再夥拍滿口台山話的光頭神探麥嘉,及「惡死差婆」張艾嘉,拍出了《最佳拍檔》。擺脫舊式爛衫功夫喜劇,混合了「占士邦」式飛車動作特技和連場笑料,結果票房大收二千七百萬,是八十年代港產片賀歲片的賣座保證,奠定新藝城在影壇的地位,更是開同類型電影先河,如靚人靚景,死人不見血,熱鬧精彩為主等。
《最佳拍檔》更在1983、1984、1986年開拍同系列續集,包括《最佳拍檔2:大顯神通》、《最佳拍檔3:女皇密令》及《最佳拍檔4:千里救差婆》,其中《女皇密令》更有二千九百多萬票房。《最佳拍檔》系列除了基本班底許冠傑、麥嘉、張艾嘉外,還因應故事發展不斷加入新卡士,如《女皇密令》飾演張艾嘉兒子的光頭仔,《千里救差婆》的葉蒨文、關德興及石堅,以當時來說星光熠熠,真的是新年必看之選。

雖然作為「福星」系列的第一部,1983年的《奇謀妙計五福星》是暑假檔期,但其成功引發第二部,1985年《福星高照》,除了比前作更受歡迎外,更收入達三千多萬票房紀錄,更打敗同年新藝城的賀歲神仙喜劇《恭喜發財》。「福星」系列的成功,演員如打到飛起的成龍,洪金寶、元彪等居功至偉,更為嘉禾重登電影王國的寶座。

但要講地道的香港社會,就一定要提高志森執導的《富貴迫人》系列。1987年高志森過檔德寶,開拍由沈殿霞、董驃、陳奕詩、李麗珍等主演的《富貴迫人》,以二千七百萬票房贏過新藝城當年的賀歲片《衛斯理傳奇》。1988及1989年先後開拍《富貴再逼人》及《富貴再三逼人》,後者不是由高志森執導。
《富貴迫人》講述居住於公屋的一家五口,他們對生活現狀並不滿意,常為小事爭吵,一天到晚想著要發達。但一天竟然能夢想成真──中六合彩頭獎,一家人從無到有再遇上鉅款化為烏有。高志森曾經在雜誌訪問提過,想開拍「屋村師奶中六合彩」,這種草根的凡人望發達心態,配以家庭的溫馨人情,對當時的香港社會「恨」發達的心態很有共鳴。續集《富貴再迫人》更涉及當時因為九七而衍生的移民潮,「驃叔」一家五口移民加拿大後又回港打拼的生活,雖然高志森認為自己是搔不著癢處,但現在回顧起來,卻有「回頭已是百年身」之感。

九十年代至今

家庭喜劇變種
至於九十年代的賀歲片經典,一定記得1992年的《家有囍事》。有不少網友懷念以往的港產賀歲片時,《家有囍事》是必然之選,有不能再有的陣容──已逝世的張國榮,轉型當導演的周星馳,柏林、康城影后張曼玉等,一眾巨星放下平時的形象盡情搞笑,極盡瘋狂誇張之能事。當年票房大概有四千九百萬,力壓同期的《神算》、《雙龍會》及《我愛扭紋柴》。
《家有囍事》的成功,除了為當年黃百鳴剛成立的永高影業「省靚招牌」外,也奠定後來幾年的賀歲片,必定有一部大堆頭卡士的家庭喜劇。1993年相似橋段但換上古裝的《花田囍事》,1994年走回溫馨感人路線的《大富之家》,甚至是1997年黃百鳴試圖經兼再做失敗的《97家有囍事》和1998年《八星報喜》,都是這種大堆頭的港產賀歲片趨勢。想當年香港由八十年代的奮鬥期步入小康,戲中的家庭兄弟姊妹不用憂柴憂米,由上下一心到親情疏離等等。
大堆頭以外



雙周一成
絕對是久違的名字,八十年代中後期成龍跟周潤發各自撐起電影票房的一片天,加上九零年正式崛起的周星馳,形成「雙周一成」的局面,標誌著港產片票房的盛世,也當然成為賀歲檔期的必然陣容。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周潤發往荷里活發展,成龍後來亦把工作重心也移至荷里活,「雙周一成」在賀歲檔期的影響力才慢慢減退。

周星馳歷年賀歲片
歷年成龍的賀歲片特徵只有一個:打,打得出色精彩觀眾就會看得開心,結果成龍也走出香港,由日本(《城市獵人》)到美國(《紅番區》、《我是誰》等)甚至世界各地,到後期成龍也正式往荷里活拍片。- 1991 《整蠱專家》
- 1992 《家有囍事》
- 1993 《逃學威龍三之龍過雞年》
- 1994 《破壞之王》
- 1995 《西遊記第壹佰零壹回之月光寶盒》、 《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
- 1996 《大內密探零零發》
- 1997 《97家有囍事》
- 1998 《行運一條龍》
- 1999 《喜劇之王》
- 2008 《長江7號》
- 2013《西遊.降魔篇》

成龍歷年賀歲片
不過動作喜劇在賀歲片始終有其地位,有近年馬楚成的《攻略》系列,有意發展成賀歲片「品牌」,會是承繼《最佳拍檔》及成龍式的打到飛起的賀歲片格局呢?
- 1985《福星高照》
- 1987《龍兄虎弟》
- 1991《飛鷹計劃》
- 1992《雙龍會》
- 1993《城市獵人》
- 1994《醉拳II》
- 1995《紅番區》
- 1996《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
- 1997《一個好人》
- 1998《我是誰》
- 1999《玻璃樽》
- 2001《特務迷城》
- 2012《十二生肖》
書籤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