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mCha!
»
專題文章
瀏覽
- ycec 編輯推介類別
- esid 各編輯的推介
- yca 專題文章
- ycpc 產品評論
- 影展與獲獎作品
- ppid 音樂流行榜
- yceb 娛樂情報
- 關於 YumCha!
武俠 徐克
作者︰荷瑪(輯錄自電影雙周刊)
推介給朋友

你何時第一次接觸【七劍下天山】的小說?你閱讀武俠小說的「全盛時期」又在何時?

現時的年青人可能較少看武俠小說,但卻多以另一種方式 ─打機去接觸武俠的世界。武俠世界吸引的地方是一些武打招式還是……
對我來說,應該是愛情故事﹗(笑)那時我們年紀太輕,談不上有甚麼愛情觀,而武俠小說的英雄及主人翁往往很討女性歡心﹗十四、五歲闖蕩江湖,很多女俠或某某的女兒芳心暗許,之後很快由朋友變成拖友,又山盟海誓,要生要死--武俠世界充滿了我們當時在家庭及生活上沒有的東西,我們唯有從武俠小說中找尋。愛情小說的愛情有時寫得過份深入,太過痛苦,武俠小說的愛情則比較纏綿,例如寫女性畢生相隨或千里迢迢追尋情郎的下落。我就算在美國讀書的時候,還一樣讀武俠小說,它依然是枯燥生活的調劑。大家形容你的武俠世界通常集中講刀劍、招式、飛天、政治觀,很難想像你最受吸引的原來是它的愛情。你長大後,對武俠小說的感覺及睇法有沒有變?

你剛才提到兩代人思維方式的不同,有沒有想過你拍的武俠世界可能不是愛打武俠遊戲的年青人那杯茶?
我沒有這種想法。我認為看武俠小說跟看武俠電影是兩種不同的行為,玩武俠遊戲跟看武俠小說也是。玩武俠遊戲時參與者可以主動去克服困難,參與時的心理反應沒有如看武俠電影般被動。它們是有關連的,但又不是太相近,所以也用不著有這種顧慮。不過有些電影是改編自遊戲的,在那種情況下才要特別注重兩者的關連,要吸引遊戲玩家入場。【七劍下天山】這本小說又有甚麼吸引你的地方?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充滿個人特色,而你的武俠電影也極富個人風格,那在改編上會如何配合?
簡單來說,彈奏音樂的人面對著一份樂譜,樂章的藍圖是在樂譜上,演繹手法則是從彈奏者的風格走出來的,大家是沒有矛盾的。不會有彈奏者不顧樂譜的旋律的。改編小說最有趣的地方是電影人如何將小說的世界帶出來,每個導演的手法也不相同,所以帶出來的世界也有不同。因為每個導演拍出來的世界不盡相同,所以原著本身的素材及題目變得更有趣。其他人拍《七劍》,可能會拍出另一個世界,我覺得這是電影精彩的地方。七把劍七種性格 ─ 那一把最有你的個人投射?

一直有說《七劍》會有多部續集,正確嗎?
我只能說「原理」上是。意思是【七劍下天山】是一本長篇小說,要拍它就要有很多部電影的篇幅。但因為續集電影向來不是討人歡喜的模式,為了避免觀眾沒有看這一集,就看不明另一集內容的情況出現,我們的處理方式是每一部電影都有一個故事。我們目前還未有訂案,但就有拍續集的雛型,因為兩年多前我們已經籌備好八十集〈七劍下天山〉電視劇的劇本,換句話說即是有八十小時的素材。但目前仍是《七劍》完成後的檢討階段。幾年前,有很多人說《臥虎藏龍》的奇蹟會令華語武俠電影重生,幾年後的今日,你對此又有何回應?

你如何形容現在自己拍電影的狀態?
電影人通常也會有一份固執,可能因為電影是一門很有魅力的工業。狀態?我並沒有太著意。我認為一個運動員一踏上跑道,就不要理會自己狀態如何,只有搏命向前跑,不會諗自己的心臟有問題,一陣如何跑才會令心臟舒服一點,只可以用盡最高的能力去跑,不管最後可能要去看醫生,但在跑的過程中,你只能有一個焦點︰就是要到達目的地。BIOGRAPHY
徐克,原名徐文光,1951年2月生於越南。十三歲開始拍攝八米厘電影。1966年移居香港,完成中學教育。1969年進入美國德薩斯州的南循道會大學,一年後停學環遊美國,後來轉到德州大學(奧斯汀)修讀廣播電視∕電影課程,與朋友合拍了一部四十五分鐘的有關美籍亞洲人的紀錄片《千鍾萬縫展新路》。1975年畢業後,他在紐約編輯一份唐人街報紙,並組織了一個社區劇社,又參與當地的華埠社區有線電視。他於1977年回港,隨即加入無線電視當編導,參與攝製《家變》、《小人物》、《大亨》等片集。轉投佳視後,拍了《金刀情俠》。進入影圈後拍成《蝶變》、《地獄無門》、《第一類型危險》、《鬼馬智多星》、《最佳拍檔女皇密令》。83年他拍出了大型科幻武俠片《新蜀山劍俠》,引進美國先進特技。84年創立電影工作室,導演《上海之夜》、《打工皇帝》、《刀馬旦》和監製了吳宇森的《英雄本色》程小東的《倩女幽魂》等片,開創英雄片和高特技鬼片的新潮流,蜚聲海內外。1997年往荷里活發展,先後拍成《反擊王》及《KO雷霆一擊》。近年作品包括《順流逆流》、《蜀山傳》。新作《七劍》獲選為2005年威尼斯影展開幕電影。
FILMOGRAPHY (監製及導演)
- 1974
- 《蝶變》(導)
- 1980
- 《地獄無門》(導)
《第一類型危險》(導) - 1981
- 《鬼馬智多星》(導)
- 1983
- 《新蜀山劍俠》(導)
《專撬牆腳》(策劃) - 1984
- 《最佳拍檔女皇密令》(導)
《上海之夜》(導) - 1985
- 《打工皇帝》(導)
- 1986
- 《英雄本色》(製)
《刀馬旦》(製、導) - 1987
- 《倩女幽魂》(製)
- 1988
- 《鐵甲無敵瑪利亞》(製)
《大丈夫日記》(製)
《城市特警》(製) - 1989
- 《英雄本色Ⅲ夕陽之歌》(製、導)
《喋血雙雄》(製)
《義膽群英》(製) - 1990
- 《倩女幽魂Ⅱ人間道》(製)
《中日南北和》(製)
《笑傲江湖》(製、合導) - 1991
- 《倩女幽魂Ⅲ道道道》(監製、編劇)
《財叔之橫掃千軍》(監製、合導、合編)
《黃飛鴻》(製、導)
《豪門夜宴》(合導) - 1992
- 《妖獸都市》(製)
《黃飛鴻92之龍行天下》(製、導)
《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製)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製、導)
《棋王》(製)
《新龍門客棧》(合製)
《雙龍會》(合導) - 1993
- 《東方不敗風雲再起》(製)
《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製)
《黃飛鴻之四王者之風》(製)
《新仙鶴神針》(製)
《青蛇》(合製、導) - 1994
- 《火燒紅蓮寺》(合製)
《梁祝》(導) - 1995
- 《金玉滿堂》(製、導)
《花月佳期》(製、導) - 1996
- 《大三元》(導)
《黃飛鴻之西域雄師》(製)
《新上海灘》(製)
《黑俠》(製) - 1997
- 《小倩》(製)
《反擊王》(Double Team)(導) - 1998
- 《KO雷霆一擊》(Knock Out)(導)
- 2000
- 《順流逆流》(導)
- 2001
- 《老夫子2001》(製)
《蜀山傳》(導) - 2002
- 《黑俠II》(導)
- 2004
- 《散打》(製)
- 2005
- 《七劍》(導)
刊登於 2005年9月13日
書籤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