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mCha!
»
專題文章
瀏覽
- ycec 編輯推介類別
- esid 各編輯的推介
- yca 專題文章
- ycpc 產品評論
- 影展與獲獎作品
- ppid 音樂流行榜
- yceb 娛樂情報
- 關於 YumCha!
《霍元甲》李連杰武術電影最終章
作者︰輯錄自電影雙周刊 (網路文字處理︰嘉頓)
推介給朋友
于仁泰執導的《霍元甲》將會是李連杰最後一部武術電影,這不祇是體力上的,也是心靈上的,究竟最後一次,他會如何展現動作,又會借霍元甲這個人物來跟觀眾說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這幾年中國的功夫片在海外非常受歡迎,張藝謀的《英雄》和周星馳的《功夫》已經被市場證明是成功的,這部《霍元甲》和它們有什麼不同?
李連杰︰周星馳的《功夫》是通過動作的形式表現喜劇的效果,比較誇張,有周星馳個人的風格,非常成功。《英雄》就是一個很大的、很浪漫的故事。
《霍元甲》講的是很簡單的一個人,從小希望成功,拿天下第一,因為盲目地追求結果遭遇挫折,社會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年輕時獲得成功,迅速膨脹,不受社會的約束,人生就會遭遇打擊,然後走到低谷,迷失方向,逐漸發現人活著不是你一個人的事兒,還有朋友、家庭,然後再成長,對社會的責任。
其中我特別強調生命的價值、自強不息、愛、武術的真義,這些東西,我希望《霍元甲》能讓觀眾對武術和更廣泛意義的人生,有一個新的,並且是更深刻的理解。
李連杰︰沒錯!首先我要闡明:武術和功夫的不同,我眾武術,是自強,說的就是在打鬥的時候,目的並不是要打倒別人,而是面對的是自己的問題。
作為一個動作演員,我很大一個目標,是要針對美國觀眾,告訴他們「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我不停地希望我的作品能帶出這種思想。作為一部武術電影,《霍元甲》 不是去渲染打鬥,而是包含著一個蠻重要的資訊:武力可能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一定不是唯一的方法,暴力能夠征服別人的肉體,但永遠征服不了別人的心,只有愛,真的,只有愛的力量,才可以征服整個人類的心靈。
那麼這部武術電影在動作的設計上有什麼新意嗎?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霍家迷蹤拳是如何表現的?
李連杰︰袁和平一開始就跟我說,霍家的迷蹤拳最重要是「快、準、狠!」,但是拍攝後期他又告訴我要領是「快、準、穩」,他換了「穩」字,或者是「忍」字來代替「狠」,這就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我就是想在迷蹤拳融入的一種忍讓的精神。
李連杰︰《霍元甲》對於我來講,是一個大挑戰,以往的功夫片都比較容易,總有鮮明的好人和壞人,好人被欺負,練功,繼而把壞人打倒,而拍《霍元甲》我感到有壓力。與以往的電影不同,這部電影提到修養,把武術精神提出來,《霍元甲》一開場,就把「武」字拆分成「止」、「戈」二字,停止戰鬥,這就是武術精神,在最後要留一手,重要的不是用武術把對方制服,而是要把他的心都贏了,武德服人比較難拍吧!
那麼你具體怎樣詮釋武術精神呢?
李連杰︰武術有三個境界,第一:手中有劍,心中有劍,用武力其解決問題,所謂手中劍就是指武力的手段,心中劍則是指所要解決的問題和目標;第二:當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用非武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第三,也是最高的境界:手中無劍,心中亦無劍,這是一種無我的境界,用一種博愛去感化世間萬物,達到一種無極的狀態。目前的我正處於這個狀態,這也是我想通過《霍元甲》來表達的一種境界。
中國拳像中國菜一樣有幾百種,中國武術的流行令外國人覺得中國武術很玄、很強、很暴力,但我不這樣看武術,我希望《霍元甲》把中國武術的自強不息表現出來,「打」只是基礎,打的背後還有武德、文化,武術不是單純對外的一種攻擊、防禦,而是對內的,對自身的一種修養,對心靈的一種提煉。
霍元甲是怎麼體會到這樣的境界的?
李連杰︰霍元甲一開始很風光,到處挑戰別人,一拳拳都落得非常狠,但經歷挫折之後,他的銳氣受挫,但性格也因而受到啟發,他流落到農村,融進大自然,和蜻蜓耍拳,一開始想怎樣捉住它,後來就想怎樣放掉它,在這個過程中,他慢慢領悟到了「放」的境界。在他再度崛起,挑戰西洋武術高手、挑戰日本人的時候,他也打,但關鍵時候他總會放開,留一手,我就想讓觀眾看到,心態使霍元甲的動作改變了!這就是說,精神融入了動作。
當槍彈可取代甚至超越功夫,當功夫可能讓人犯法時,武術可能慢慢會被淘汰,但它得以生存到現在,是因為它變成了運動,有精神在裏頭,這就是《霍元甲》要帶出來的。
李連杰︰對!2003年的時候,我無意中看到一個新聞,看到以後我非常震撼,2003年,中國有28萬人自殺了,即是同時有有幾百萬人在痛苦喪失親友之痛。於是我就想,我能做什麼?因為當你探討心靈的時候到了某一個階段,你會去想,真正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如何去關心人,如何用我的能力所及為社會做一些什麼,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所以我就決定,通過一部電影,《霍元甲》,去闡述我42年來所走過的心靈歷程,希望這個電影能夠告訴人們「自強不息」的道理,這不是我提出來的,是霍元甲提出來的。
別人說我好我開心,別人說我不好我就難受,我就活在了別人的語言,這還是變相的生活在別人的陰影底下,怎麼樣才能夠釋放心靈,把最好的東西釋放出來,《霍元甲》裡就有我的答案,那就是愛。我就是要把一個做人的理念放到這部影片裡面:人雖然無法選擇生命的開始,但是做人一定要堅強,要有勇氣走到底。
李連杰︰導演說過,要把他(霍元甲)推得足夠高,才跌得厲害,我是十分同意的。我希望這部電影能讓很多人反省,勇敢地去直面挫折。跌並不可怕,從高空跌下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從高空跌下來,怎樣再出來面對人生,最威風的武師、很成功的人都經歷過這個階段。
電影中,在霍元甲跌倒後的低谷時期,遇到一個什麼都看不見,卻對理想充滿希望的月慈 (孫儷飾),這個女子看見這個男人從身體到心靈的傷口,她完全知道這個男人在做什麼,最後看到他為了理想重新站起來,這是很欣慰、很高尚的。
李連杰︰這個電影表述了我很多內心的感受,成長過程中的心理歷程,包括武術是什麼?為什麼練武術?中國武術好,還是泰國武術厲朗,還是西洋拳厲朗?等等我經敘面對的問題我都在電影裡回答了。
在西方來講,從李小龍先生的電影開始,就把功夫兩個字擺在了代表武術的辭彙上,但是我們中國人知道,「功夫」只是一個時間的概念。學習用了很多功夫,炒菜的功夫不錯,並不能完全概括我們的武術,武術是什麼?我就是通過這部電影介紹武術是什麼。 同時,其實我也是通過一部武術的電影把我的人生做了一個轂結,之後,我沒有什麼再要通過武術去說的了,所以說這是我最後一部武術電影,但並不代表是最後一部動作電影,因為通過武術去講我已經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以後都很難再看到您的武術表演了嗎?
李連杰︰講句真心話,人一生出來就走向死亡,誰也躲不了,一百年後,也許有150年,我們都要走向死亡,從年輕,誰都會老,我年輕的時候武功真的還不錯,斷那麼多次胳臂,斷那麼多次腿,40多歲了,參加奧運的人早就退休了,我還在拍電影。
現在電影的科技非常高,科技可以彌補電影的很多東西。所以一定可以造就有很好武功的「李連杰」,不是我不肯表演了,如果我的表演可以讓大家開心的話,我還是可以做幾下的。
這部片是清末民初的戲,武打的基調是什麼樣的?
袁和平︰這部電影用的是傳統武術,和當今盛行的荷里活式的動作片完全不同,我們走的是返樸歸真的路。我們放棄所有的特技,完全是紮紮實實地打,一拳一腳都是實打、都是真的,百分之百地去演示什麼是武術,把所有被遺忘的關於什麼是武術的概念,都在真實的一招一式中展現出來。
很多人都會把這次和李連杰的合作與《精武英雄》相比,你覺得呢?你認為能夠超過《精武英雄》嗎?
袁和平︰《精武英雄》當時在亞洲並沒有那麼成功,反而是在歐美影響較大,《精武英雄》用的是實打,所以很多動作導演拿它來做樣板,在那時已經創造了一個高峰,《霍元甲》也用實打,所以可能很多人拿它來和《精武英雄》做比較,但我不會刻意去比,有比較就有壓力,我只要盡力做。
我認為這是兩種不同的電影,《霍元甲》講述了精武門成立的故事,講述了一代武術宗師的人生坎坷,並把武術精神演繹出來,本身就是一個創新和超越。
從《精武英雄》到《霍元甲》,有十年的時間了,在武打設計的技術方面,有沒有什麼新的發展呢?你曾經提出「新功夫」的概念,這部電影是如何力求一種創新?
袁和平︰我認為動作創新很關乎故事,故事不新,動作新都沒用,不同的導演有不同的風格,有的構想給了我啟發及火花,我根據這些構想再創造新的動作來配合故事。這部電影的劇本把武德提出來,拍的是傳統武術,卻不是傳統功夫電影這樣純粹的打鬥,而是把打鬥背後的精神拿出來拍,我認為這就是很大的一個挑戰和創新。
拍李連杰動作多都沒問題,但動作多,一樣是困難的,因為每場的動作都要不同。有10場打就要有10場不同的設計,《霍元甲》就每場都不一樣,根據每場的故事要有不同的設計,如果場場都一樣,觀眾會很悶,打十個人就要有十種打的特色力量出來。
所以我當然是有新設計,比如武器上面,《霍元甲》就有劍對槍,更重要的是,《霍元甲》除了展現中國功夫如何精深博大,更把武術除了肢體之外的武術精神也拍出來,這難就難在要在打鬥的最高階段留一手,比如打出來,是有力的,但未必傷害到對方。
據說在霍元甲的不同時期,他的武術也不同,是這樣嗎?
袁和平︰是的,一開始他很風光的,一拳拳都很狠,氣焰很囂張,但是經歷挫折後,人物性格受到啟發並且轉變,一開始我跟李連杰說,霍家的迷蹤拳最重要是「快、準、狠!」,但是拍攝後期我就告訴他,應該是「快、準、穩」,我換了「穩」字,或者是「忍」字來代替「狠」,就是想在迷蹤拳融入的一種忍讓的精神,打到最高境界要放一手,因為武術不是傷害。
你對功夫片有信心嗎?在功夫片式微的今天,你會不會特別懷念以前的時代?
袁和平︰香港電影這幾十年的發展都很蓬勃,由60年代關德興、曹達華,到70年代的李小龍,到80、90年代的成龍、李連杰,他們都貢獻了許多非常出色的功夫片,證明功夫電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我不會特別懷念某一個年代,但我期待未來,我的就是要創造更新更好的功夫電影,把武術發揚光大。
在香港、在內地、在荷里活,你經歷了不少大起大落,終於到了現在的地位,武術對你到底意味著什麼?您現在奉行的人生哲學是什麼?
袁和平︰武術意味著袁和平。我的人生哲學就是永不退休。
之後是熱愛武術的武癡趙健在擂台挑戰霍元甲。據說扮演趙建的馬中軒還曾是李連杰小時候參加全國武術比賽的對手。而戲在高台邊緣和趙建打鬥的最後一場中,由於動作是馬中軒處於攻位,李連杰處於守位,馬中軒頻頻出招,步步逼近李連杰,李連杰只有不停地往後退。由於他太靠近邊緣,腳一滑整個人從高台上失足摔下來。幸好練過功夫的他條件反射地還是用手肘撐了下地,保護了自己。
這一招是秦爺氣得失去了理智揮著大刀追著霍元甲砍,越是在戲裡面放肆胡來的動作,對演員的要求越高,這刀要看似快又亂,實際上演員卻是要保持高度清醒的,要在這之中加入瘋狂憤怒的情緒,並且一刀下去一定要對準桌子上事先已經微微割開裂口的縫,好讓桌子被砍成兩半,這是極其不容易的事。就這麼一個動作,令李連杰和陳之煇精疲力盡,李連杰的假髮辮子被扯斷了,陳之煇的刀因用力過度也斷了,更有一次李連杰被刀擊中頭部,雖傷得不重,這猛勁也讓頭皮滲了一絲血出來。
另一場連場的激戰,是秦爺與霍元甲在沽月樓的二樓,依舊是掀翻桌子,連續幾點激烈地打下來,打就變成了最不激烈的事了,平靜得一點波瀾也沒有。突然秦爺突然大叫,李連杰的刀子也忽地落地,只見陳之煇高高的鼻樑被利刀劃破一道口子,鮮血直流,李連杰一肚子的內疚卻也沒有辦法。
袁和平曾表示,因為外國高手都身懷他們本國的武術絕技,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色,像泰拳,西班牙劍術,德國普魯士長矛,英國的拳擊,日本的柔道和劍術,都有各自很鮮明的特色,他們擅長自己國家的武術,做得順手好看,他十分尊重他們的個人意見,並不會設計其他動作給他們的,只是根據他們的動作,加以一些改進。
這部電影的動作有很多種,李連杰及袁和平希望從畫面上、技術上都讓觀眾耳目一新!電影裡,八爺為他設計了一套動作,比如對付西班牙劍他就用長穗劍、對付西洋拳他就用撣手、對付普魯士長矛他就用纓槍、對付日本劍他就用三節棍,之後再加上赤手對赤手的混戰。
大巨人——Nathan Jones︰2.1米高、360磅重的大巨人,電影《木馬屠城》、《冬蔭功》裡的大巨人!在劇中將扮演挑戰霍元甲的西洋摔跤高手。奧比音穿著一條紅白藍相間的緊身拳擊短褲,披著金色的戰袍。
不敢出手的金腰帶——Jean Claude Leuyer︰英國著名的重量級拳王,七次世界自由搏擊金腰帶的得主,有著20多年搏擊經驗。他身高兩米,胸圍達46寸。西洋拳擊和霍家迷蹤拳的「撣手」的重點都在兩隻手上,八爺改招,將霍元甲的表現重點放在靈巧的躲閃步法,配以一連串的快攻組合。由此應對Jean Claude的重拳出擊。
英雄相惜——Anthony DeLongis︰本身就是兵器專家的西班牙劍手Anthony De longis擅長使用兵器進行比武,如鞭、劍、飛刀等武器。八爺深知他的劍術以快速和全面見稱,所以安排Anthony與李連杰打鬥時,以快劍過招。
長矛險情——Brandon Rhea︰德國劍術專家Brandon Rhea,有著一股大無畏的衝勁。Brandon主動提議使用他私家收藏的配備——有真正鋒利矛頭的長矛拍攝。八爺目睹後也歎為觀止。
最後和日本人打是重點,為什麼兩人最後要交換了兵器打呢?袁和平認為,當兩個真正的高手過招的時候,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時,武器就不再重要,正是所謂的手中無器,盡在心中。片中中國人用日本刀,和日本本國的刀法是有很大的分別。而他的設計是融合了兩國傳統武術的優點,所以又是一種創新。
和田惠美因為給張藝謀的《英雄》做服裝設計而在大陸出名,她對顏色的感覺和布料的嚴格都是深受大陸影迷的信任和稱讚的。曾與于仁泰合作《白髮魔女傳》的她,特以為中村獅童親手度身定做的和服。
《藉著雨點說愛你》感動萬千香港觀眾,演活了戇直的秋穗巧的中村獅童可說居不少。來到中國拍《霍元甲》,跟袁和平學藝,竟然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劍術高手,服裝設計和田惠美更為他設計了獨一無二的服飾,為的就是要與李連杰飾演的霍元甲一決高下之時,有更悅目的效果。
中村獅童是一名傳統的日本歌舞伎演員,出身於舞台劇,直至電影《乒乓》的演出,他終於跳出傳統歌舞伎仃的框框,以光頭look配上沒有眉毛的潮爆形象深入民心,隨即成為各大潮流雜誌的封面人物,成為日本潮人衣著的指標。2003年,中村獅童憑在電影《宛如阿修羅》(Ashura no gotoku)內的精湛演出,於日本電影學院大賞中獲得最佳男配角獎項。之後他的演出機會更多,不只舞台劇及電影,更涉足電視劇。
並沒有武術功底的中村獅童,穿上和田惠美為他親手度身定做的和服卻蠻有感覺,呈現出日本武士獨有的英俊、抖擻、瀟灑、清秀又略帶神秘的味道,再加上他倒是演過日本的「歌舞伎」根基,對動作很有感覺,博得八爺少有的連聲稱讚。如今能衝出日本參演《霍元甲》一片,有理由相信會令中村獅童的星運更上一層樓。
第一部電影是1979年張鑫炎的《少林寺》,其上映的成功肯定了他在電影生涯的前途無量。接下來李連杰在香港與中國大陸拍了20多部電影,其中最紳入人心的為1991年徐克導演的武術英雄《黃飛鴻》、1993年的《方世玉》與《太極張三豐》。1995年,他拍了向李小龍致敬的《精武英雄》。除了武打,他的演藝日益精湛,1994年的《中南海保鏢》與1995年的 《給爸爸的信》便是最好的證明。儘管在亞洲名聲不斷提高,當時的李連杰對北美與歐洲市場來說仍不是一個熟悉的名字。這一切都因米路吉遜的《轟天炮4》而改變, 2000年,他在Joel Silver的《致命英雄》再接再厲,而2001年的《最後一強》他演繹具有雙重人格的警官,同年還有《猛龍戰警》中的男主角,並身兼製片人與編劇。接下來便是張藝謀的《英雄》,由法國名導演洛比桑編劇、與摩根費曼 對手戲的《不死狗》。李連杰未來的計劃有2005年Rise to Honor 的PlayStation 2遊戲上市;另外,他正在拍攝《西藏喇嘛在紐約》(Monk in New York)。
Filmography
(與導演/動作導演袁和平合作的作品)
成名以後,袁和平引起了荷里活的注意,觀看了他所導演的《精武英雄》以後,於1999年被邀為華卓斯基兄弟的科幻電影《22世紀殺人網路》做動作設計與指導。電影大獲成功,袁和平的名字也在美國受到了更進一步的推崇。在拍攝了李安的《臥虎藏龍》(2000) 和昆汀.塔倫天奴的《標殺令》(2003)與《標殺令2》(2004)之後,袁和平的才華再次得到昇華。袁和平的最新力作包括周星馳的《功夫》和李連杰主演的《不死狗》。
刊登於 2006年2月28日
這幾年中國的功夫片在海外非常受歡迎,張藝謀的《英雄》和周星馳的《功夫》已經被市場證明是成功的,這部《霍元甲》和它們有什麼不同?
李連杰︰周星馳的《功夫》是通過動作的形式表現喜劇的效果,比較誇張,有周星馳個人的風格,非常成功。《英雄》就是一個很大的、很浪漫的故事。
《霍元甲》講的是很簡單的一個人,從小希望成功,拿天下第一,因為盲目地追求結果遭遇挫折,社會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年輕時獲得成功,迅速膨脹,不受社會的約束,人生就會遭遇打擊,然後走到低谷,迷失方向,逐漸發現人活著不是你一個人的事兒,還有朋友、家庭,然後再成長,對社會的責任。
其中我特別強調生命的價值、自強不息、愛、武術的真義,這些東西,我希望《霍元甲》能讓觀眾對武術和更廣泛意義的人生,有一個新的,並且是更深刻的理解。
暴力不能解決問題
你之前曾提到過「暴力無能」的觀點,在這部《霍元甲》中,這是不是影片的主題之一?李連杰︰沒錯!首先我要闡明:武術和功夫的不同,我眾武術,是自強,說的就是在打鬥的時候,目的並不是要打倒別人,而是面對的是自己的問題。
作為一個動作演員,我很大一個目標,是要針對美國觀眾,告訴他們「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我不停地希望我的作品能帶出這種思想。作為一部武術電影,《霍元甲》 不是去渲染打鬥,而是包含著一個蠻重要的資訊:武力可能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一定不是唯一的方法,暴力能夠征服別人的肉體,但永遠征服不了別人的心,只有愛,真的,只有愛的力量,才可以征服整個人類的心靈。
那麼這部武術電影在動作的設計上有什麼新意嗎?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霍家迷蹤拳是如何表現的?
李連杰︰袁和平一開始就跟我說,霍家的迷蹤拳最重要是「快、準、狠!」,但是拍攝後期他又告訴我要領是「快、準、穩」,他換了「穩」字,或者是「忍」字來代替「狠」,這就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我就是想在迷蹤拳融入的一種忍讓的精神。
武術的真正精神
作為一部武術電影,《霍元甲》和你以往的電影有什麼不同?李連杰︰《霍元甲》對於我來講,是一個大挑戰,以往的功夫片都比較容易,總有鮮明的好人和壞人,好人被欺負,練功,繼而把壞人打倒,而拍《霍元甲》我感到有壓力。與以往的電影不同,這部電影提到修養,把武術精神提出來,《霍元甲》一開場,就把「武」字拆分成「止」、「戈」二字,停止戰鬥,這就是武術精神,在最後要留一手,重要的不是用武術把對方制服,而是要把他的心都贏了,武德服人比較難拍吧!
那麼你具體怎樣詮釋武術精神呢?
李連杰︰武術有三個境界,第一:手中有劍,心中有劍,用武力其解決問題,所謂手中劍就是指武力的手段,心中劍則是指所要解決的問題和目標;第二:當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用非武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第三,也是最高的境界:手中無劍,心中亦無劍,這是一種無我的境界,用一種博愛去感化世間萬物,達到一種無極的狀態。目前的我正處於這個狀態,這也是我想通過《霍元甲》來表達的一種境界。
中國拳像中國菜一樣有幾百種,中國武術的流行令外國人覺得中國武術很玄、很強、很暴力,但我不這樣看武術,我希望《霍元甲》把中國武術的自強不息表現出來,「打」只是基礎,打的背後還有武德、文化,武術不是單純對外的一種攻擊、防禦,而是對內的,對自身的一種修養,對心靈的一種提煉。
霍元甲是怎麼體會到這樣的境界的?
李連杰︰霍元甲一開始很風光,到處挑戰別人,一拳拳都落得非常狠,但經歷挫折之後,他的銳氣受挫,但性格也因而受到啟發,他流落到農村,融進大自然,和蜻蜓耍拳,一開始想怎樣捉住它,後來就想怎樣放掉它,在這個過程中,他慢慢領悟到了「放」的境界。在他再度崛起,挑戰西洋武術高手、挑戰日本人的時候,他也打,但關鍵時候他總會放開,留一手,我就想讓觀眾看到,心態使霍元甲的動作改變了!這就是說,精神融入了動作。
當槍彈可取代甚至超越功夫,當功夫可能讓人犯法時,武術可能慢慢會被淘汰,但它得以生存到現在,是因為它變成了運動,有精神在裏頭,這就是《霍元甲》要帶出來的。
珍惜生命 自強不息
有報導說,你拍《霍元甲》的念頭是來自一則關於年輕人自殺統計數字的新聞?李連杰︰對!2003年的時候,我無意中看到一個新聞,看到以後我非常震撼,2003年,中國有28萬人自殺了,即是同時有有幾百萬人在痛苦喪失親友之痛。於是我就想,我能做什麼?因為當你探討心靈的時候到了某一個階段,你會去想,真正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如何去關心人,如何用我的能力所及為社會做一些什麼,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所以我就決定,通過一部電影,《霍元甲》,去闡述我42年來所走過的心靈歷程,希望這個電影能夠告訴人們「自強不息」的道理,這不是我提出來的,是霍元甲提出來的。
別人說我好我開心,別人說我不好我就難受,我就活在了別人的語言,這還是變相的生活在別人的陰影底下,怎麼樣才能夠釋放心靈,把最好的東西釋放出來,《霍元甲》裡就有我的答案,那就是愛。我就是要把一個做人的理念放到這部影片裡面:人雖然無法選擇生命的開始,但是做人一定要堅強,要有勇氣走到底。
挫折
電影裡,霍元甲在人生最得意風光時,經歷了家破人亡的巨大挫折,您想通過這個情節表達些什麼?李連杰︰導演說過,要把他(霍元甲)推得足夠高,才跌得厲害,我是十分同意的。我希望這部電影能讓很多人反省,勇敢地去直面挫折。跌並不可怕,從高空跌下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從高空跌下來,怎樣再出來面對人生,最威風的武師、很成功的人都經歷過這個階段。
電影中,在霍元甲跌倒後的低谷時期,遇到一個什麼都看不見,卻對理想充滿希望的月慈 (孫儷飾),這個女子看見這個男人從身體到心靈的傷口,她完全知道這個男人在做什麼,最後看到他為了理想重新站起來,這是很欣慰、很高尚的。
最後一部武術電影
從一開始就在講,說《霍元甲》將是你最後一部武術電影,是嗎?李連杰︰這個電影表述了我很多內心的感受,成長過程中的心理歷程,包括武術是什麼?為什麼練武術?中國武術好,還是泰國武術厲朗,還是西洋拳厲朗?等等我經敘面對的問題我都在電影裡回答了。
在西方來講,從李小龍先生的電影開始,就把功夫兩個字擺在了代表武術的辭彙上,但是我們中國人知道,「功夫」只是一個時間的概念。學習用了很多功夫,炒菜的功夫不錯,並不能完全概括我們的武術,武術是什麼?我就是通過這部電影介紹武術是什麼。 同時,其實我也是通過一部武術的電影把我的人生做了一個轂結,之後,我沒有什麼再要通過武術去說的了,所以說這是我最後一部武術電影,但並不代表是最後一部動作電影,因為通過武術去講我已經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以後都很難再看到您的武術表演了嗎?
李連杰︰講句真心話,人一生出來就走向死亡,誰也躲不了,一百年後,也許有150年,我們都要走向死亡,從年輕,誰都會老,我年輕的時候武功真的還不錯,斷那麼多次胳臂,斷那麼多次腿,40多歲了,參加奧運的人早就退休了,我還在拍電影。
現在電影的科技非常高,科技可以彌補電影的很多東西。所以一定可以造就有很好武功的「李連杰」,不是我不肯表演了,如果我的表演可以讓大家開心的話,我還是可以做幾下的。
袁和平 武術遇上大師
袁和平 (八爺) 為電影《霍元甲》當上武術指導,理所當然。但對他來說,非常不一樣,因他有機會,向著心中最祟拜的武術大師霍元甲致敬。同時,也是他的好朋友李連杰的最後一部功夫電影。這部片是清末民初的戲,武打的基調是什麼樣的?
袁和平︰這部電影用的是傳統武術,和當今盛行的荷里活式的動作片完全不同,我們走的是返樸歸真的路。我們放棄所有的特技,完全是紮紮實實地打,一拳一腳都是實打、都是真的,百分之百地去演示什麼是武術,把所有被遺忘的關於什麼是武術的概念,都在真實的一招一式中展現出來。
很多人都會把這次和李連杰的合作與《精武英雄》相比,你覺得呢?你認為能夠超過《精武英雄》嗎?
袁和平︰《精武英雄》當時在亞洲並沒有那麼成功,反而是在歐美影響較大,《精武英雄》用的是實打,所以很多動作導演拿它來做樣板,在那時已經創造了一個高峰,《霍元甲》也用實打,所以可能很多人拿它來和《精武英雄》做比較,但我不會刻意去比,有比較就有壓力,我只要盡力做。
我認為這是兩種不同的電影,《霍元甲》講述了精武門成立的故事,講述了一代武術宗師的人生坎坷,並把武術精神演繹出來,本身就是一個創新和超越。
從《精武英雄》到《霍元甲》,有十年的時間了,在武打設計的技術方面,有沒有什麼新的發展呢?你曾經提出「新功夫」的概念,這部電影是如何力求一種創新?
袁和平︰我認為動作創新很關乎故事,故事不新,動作新都沒用,不同的導演有不同的風格,有的構想給了我啟發及火花,我根據這些構想再創造新的動作來配合故事。這部電影的劇本把武德提出來,拍的是傳統武術,卻不是傳統功夫電影這樣純粹的打鬥,而是把打鬥背後的精神拿出來拍,我認為這就是很大的一個挑戰和創新。
拍李連杰動作多都沒問題,但動作多,一樣是困難的,因為每場的動作都要不同。有10場打就要有10場不同的設計,《霍元甲》就每場都不一樣,根據每場的故事要有不同的設計,如果場場都一樣,觀眾會很悶,打十個人就要有十種打的特色力量出來。
所以我當然是有新設計,比如武器上面,《霍元甲》就有劍對槍,更重要的是,《霍元甲》除了展現中國功夫如何精深博大,更把武術除了肢體之外的武術精神也拍出來,這難就難在要在打鬥的最高階段留一手,比如打出來,是有力的,但未必傷害到對方。
據說在霍元甲的不同時期,他的武術也不同,是這樣嗎?
袁和平︰是的,一開始他很風光的,一拳拳都很狠,氣焰很囂張,但是經歷挫折後,人物性格受到啟發並且轉變,一開始我跟李連杰說,霍家的迷蹤拳最重要是「快、準、狠!」,但是拍攝後期我就告訴他,應該是「快、準、穩」,我換了「穩」字,或者是「忍」字來代替「狠」,就是想在迷蹤拳融入的一種忍讓的精神,打到最高境界要放一手,因為武術不是傷害。
你對功夫片有信心嗎?在功夫片式微的今天,你會不會特別懷念以前的時代?
袁和平︰香港電影這幾十年的發展都很蓬勃,由60年代關德興、曹達華,到70年代的李小龍,到80、90年代的成龍、李連杰,他們都貢獻了許多非常出色的功夫片,證明功夫電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我不會特別懷念某一個年代,但我期待未來,我的就是要創造更新更好的功夫電影,把武術發揚光大。
在香港、在內地、在荷里活,你經歷了不少大起大落,終於到了現在的地位,武術對你到底意味著什麼?您現在奉行的人生哲學是什麼?
袁和平︰武術意味著袁和平。我的人生哲學就是永不退休。
有關影片《霍元甲》
鬼斧神工造大街
在勝強影視基地內「天津街」片場,一直是外界媒體關注的。這條耗資巨大的神秘古街,它搭建在影視基地的中心,有一個大城門、一條護城河,縱橫有好幾條大街。製片主任劉二東說,這是中國影視基地中目前惟一一條民初風格的街道,耗資600萬元人民幣,再加上街口橋頭農勁蓀 (董勇飾) 開的酒樓——沽月樓,還有長發客棧、達利鐘表行、隆昌號這些林林總總的天津老字號商鋪,整條街道的造價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擂台上的迷蹤拳
這一幕是在勝強影視基地搭建的實景高台拍攝。擂台是用長原木搭建起來的,40米高,四周插著有寫有擂主姓氏的旗,還有很壯碩的大漢擂鼓造勢。李連杰又挑戰了一個更高難度的動作,就是在一隻只幾乎和高台同高的獨木樁上面走一圈,視覺效果要求是「蜻蜓點水」,這個動作極考驗吊威也的武師和李連杰之間的默契還有李連杰的膽量。之後是熱愛武術的武癡趙健在擂台挑戰霍元甲。據說扮演趙建的馬中軒還曾是李連杰小時候參加全國武術比賽的對手。而戲在高台邊緣和趙建打鬥的最後一場中,由於動作是馬中軒處於攻位,李連杰處於守位,馬中軒頻頻出招,步步逼近李連杰,李連杰只有不停地往後退。由於他太靠近邊緣,腳一滑整個人從高台上失足摔下來。幸好練過功夫的他條件反射地還是用手肘撐了下地,保護了自己。
沽月樓的血戰
除了高台決戰,霍元甲及秦爺 (陳之輝飾) 在沽月樓上演一場生死血戰。這亦是《霍元甲》片中最華麗豐盛的一場夜戲,故事中霍元甲向秦爺挑釁,正在大壽興頭上的秦爺一股怒氣沖上腦門,把一席酒菜掀翻在地,接下來,二人在這沽月樓便展開了激烈的搏鬥!單看劇本,還是覺得很興奮。這一招是秦爺氣得失去了理智揮著大刀追著霍元甲砍,越是在戲裡面放肆胡來的動作,對演員的要求越高,這刀要看似快又亂,實際上演員卻是要保持高度清醒的,要在這之中加入瘋狂憤怒的情緒,並且一刀下去一定要對準桌子上事先已經微微割開裂口的縫,好讓桌子被砍成兩半,這是極其不容易的事。就這麼一個動作,令李連杰和陳之煇精疲力盡,李連杰的假髮辮子被扯斷了,陳之煇的刀因用力過度也斷了,更有一次李連杰被刀擊中頭部,雖傷得不重,這猛勁也讓頭皮滲了一絲血出來。
另一場連場的激戰,是秦爺與霍元甲在沽月樓的二樓,依舊是掀翻桌子,連續幾點激烈地打下來,打就變成了最不激烈的事了,平靜得一點波瀾也沒有。突然秦爺突然大叫,李連杰的刀子也忽地落地,只見陳之煇高高的鼻樑被利刀劃破一道口子,鮮血直流,李連杰一肚子的內疚卻也沒有辦法。
尋找隱世高手
為了拍攝這套動作巨片,《霍元甲》劇組花了兩年時間、覆蓋全球、耗費近百萬港元做的casting籌備工作。發掘出的英雄除了之前已經完成任務的首位獲奧運金牌的泰國拳王Somluck Kamsing和澳洲頂級摔角手Nathan Jones,還有明天開始將陸續前來劇組報到的西班牙劍術高手Anthony DeLongis,世界自由搏擊金腰帶Jean Claude Leuyer以及德國劍術專家Brandon Rhea。袁和平曾表示,因為外國高手都身懷他們本國的武術絕技,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色,像泰拳,西班牙劍術,德國普魯士長矛,英國的拳擊,日本的柔道和劍術,都有各自很鮮明的特色,他們擅長自己國家的武術,做得順手好看,他十分尊重他們的個人意見,並不會設計其他動作給他們的,只是根據他們的動作,加以一些改進。
這部電影的動作有很多種,李連杰及袁和平希望從畫面上、技術上都讓觀眾耳目一新!電影裡,八爺為他設計了一套動作,比如對付西班牙劍他就用長穗劍、對付西洋拳他就用撣手、對付普魯士長矛他就用纓槍、對付日本劍他就用三節棍,之後再加上赤手對赤手的混戰。
大巨人——Nathan Jones︰2.1米高、360磅重的大巨人,電影《木馬屠城》、《冬蔭功》裡的大巨人!在劇中將扮演挑戰霍元甲的西洋摔跤高手。奧比音穿著一條紅白藍相間的緊身拳擊短褲,披著金色的戰袍。
不敢出手的金腰帶——Jean Claude Leuyer︰英國著名的重量級拳王,七次世界自由搏擊金腰帶的得主,有著20多年搏擊經驗。他身高兩米,胸圍達46寸。西洋拳擊和霍家迷蹤拳的「撣手」的重點都在兩隻手上,八爺改招,將霍元甲的表現重點放在靈巧的躲閃步法,配以一連串的快攻組合。由此應對Jean Claude的重拳出擊。
英雄相惜——Anthony DeLongis︰本身就是兵器專家的西班牙劍手Anthony De longis擅長使用兵器進行比武,如鞭、劍、飛刀等武器。八爺深知他的劍術以快速和全面見稱,所以安排Anthony與李連杰打鬥時,以快劍過招。
長矛險情——Brandon Rhea︰德國劍術專家Brandon Rhea,有著一股大無畏的衝勁。Brandon主動提議使用他私家收藏的配備——有真正鋒利矛頭的長矛拍攝。八爺目睹後也歎為觀止。
最後和日本人打是重點,為什麼兩人最後要交換了兵器打呢?袁和平認為,當兩個真正的高手過招的時候,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時,武器就不再重要,正是所謂的手中無器,盡在心中。片中中國人用日本刀,和日本本國的刀法是有很大的分別。而他的設計是融合了兩國傳統武術的優點,所以又是一種創新。
東洋來客
三位遠道而來的夥伴,分別是:日本人氣極旺的偶像演員中村獅童、特意來幫導演忙的服裝設計和田惠美和電影音樂製作人梅林茂。 梅林茂可能不太為大家熟悉。他是亞洲影壇知名配樂工作者,曾經是日本國家級搖滾樂隊的成員,開始電影音樂製作後,就先成功地為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黎妙雪的《戀之風景》、張之亮的《慌心假期》、張藝謀的《十面埋伏》等大片製作了電影原聲,這次《霍元甲》有幸請到了他,真可謂是錦上添花。和田惠美因為給張藝謀的《英雄》做服裝設計而在大陸出名,她對顏色的感覺和布料的嚴格都是深受大陸影迷的信任和稱讚的。曾與于仁泰合作《白髮魔女傳》的她,特以為中村獅童親手度身定做的和服。
《藉著雨點說愛你》感動萬千香港觀眾,演活了戇直的秋穗巧的中村獅童可說居不少。來到中國拍《霍元甲》,跟袁和平學藝,竟然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劍術高手,服裝設計和田惠美更為他設計了獨一無二的服飾,為的就是要與李連杰飾演的霍元甲一決高下之時,有更悅目的效果。
中村獅童是一名傳統的日本歌舞伎演員,出身於舞台劇,直至電影《乒乓》的演出,他終於跳出傳統歌舞伎仃的框框,以光頭look配上沒有眉毛的潮爆形象深入民心,隨即成為各大潮流雜誌的封面人物,成為日本潮人衣著的指標。2003年,中村獅童憑在電影《宛如阿修羅》(Ashura no gotoku)內的精湛演出,於日本電影學院大賞中獲得最佳男配角獎項。之後他的演出機會更多,不只舞台劇及電影,更涉足電視劇。
並沒有武術功底的中村獅童,穿上和田惠美為他親手度身定做的和服卻蠻有感覺,呈現出日本武士獨有的英俊、抖擻、瀟灑、清秀又略帶神秘的味道,再加上他倒是演過日本的「歌舞伎」根基,對動作很有感覺,博得八爺少有的連聲稱讚。如今能衝出日本參演《霍元甲》一片,有理由相信會令中村獅童的星運更上一層樓。
李連杰 Biography
李連杰,1963年生於北京,九歲那年在北京武術學院開始了其武術生涯,僅僅兩年便奪獲中國武術冠軍。1974年,他隨北京武術隊代表中國進行全球訪問,並榮幸在美國白宮為當時的美國轂統尼克遜表演雙人對打(two-man fight)。才十幾歲,他已經是國家級武術教練。而15歲的時候,他奪獲了中國武術冠軍的五連冠(1975-1979),這是一項無人能破的記錄!16歲,李連杰毅然決定退出武術競賽,便馬上被電影圈的伯樂相中。第一部電影是1979年張鑫炎的《少林寺》,其上映的成功肯定了他在電影生涯的前途無量。接下來李連杰在香港與中國大陸拍了20多部電影,其中最紳入人心的為1991年徐克導演的武術英雄《黃飛鴻》、1993年的《方世玉》與《太極張三豐》。1995年,他拍了向李小龍致敬的《精武英雄》。除了武打,他的演藝日益精湛,1994年的《中南海保鏢》與1995年的 《給爸爸的信》便是最好的證明。儘管在亞洲名聲不斷提高,當時的李連杰對北美與歐洲市場來說仍不是一個熟悉的名字。這一切都因米路吉遜的《轟天炮4》而改變, 2000年,他在Joel Silver的《致命英雄》再接再厲,而2001年的《最後一強》他演繹具有雙重人格的警官,同年還有《猛龍戰警》中的男主角,並身兼製片人與編劇。接下來便是張藝謀的《英雄》,由法國名導演洛比桑編劇、與摩根費曼 對手戲的《不死狗》。李連杰未來的計劃有2005年Rise to Honor 的PlayStation 2遊戲上市;另外,他正在拍攝《西藏喇嘛在紐約》(Monk in New York)。
Filmography
- 1979 《少林寺》
- 1983 《少林小子》(少林寺之二)
- 1986 《南北少林》(少林寺之三) 、《中華英雄》
- 1988 《少林海燈大師》、《東方巨龍》、《龍在天涯》、《龍行天下》
- 1991 《黃飛鴻》*、《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 1992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
- 1993 《方世玉》、《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方世玉之二》、《太極張三豐》*
- 1994 《中南海保鏢》、《少林真功夫》、《洪熙官之少年五祖》
- 1995 《精武英雄》*
- 1996 《鼠膽龍威》、《給爸爸的信》、《冒險王》、《黑俠》*
- 1997 《黃飛鴻之西域雄師》
- 1998 《殺手之王》、《轟天炮4》(Lethal Weapon 4)
- 2000 《致命英雄》(Romeo Must Die)
- 2001 《猛龍戰警》(Kiss Of The Dragon)、《最後一強》(The One)、《英雄》
- 2003 《同盜一擊》(Cradle 2 The Grave)
- 2005 《不死狗》(Danny The Dog)
- 2006 《霍元甲》*
(與導演/動作導演袁和平合作的作品)
袁和平 Biography
袁和平,為是世界公認最出色動作導演,其父親袁小田是當代備受尊敬的功夫演員,袁和平年幼便師從其父,而這早期的武術訓練為其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並且為他以後的成功做了充足的鋪墊。60年代,袁和平在香港成為頂級替身。他的成名之作是參與導演了1971年吳思遠的動作影片《瘋狂殺手》。1979年成立自己的製作公司後,袁和平參與導演了許多經典的動作影片。成名以後,袁和平引起了荷里活的注意,觀看了他所導演的《精武英雄》以後,於1999年被邀為華卓斯基兄弟的科幻電影《22世紀殺人網路》做動作設計與指導。電影大獲成功,袁和平的名字也在美國受到了更進一步的推崇。在拍攝了李安的《臥虎藏龍》(2000) 和昆汀.塔倫天奴的《標殺令》(2003)與《標殺令2》(2004)之後,袁和平的才華再次得到昇華。袁和平的最新力作包括周星馳的《功夫》和李連杰主演的《不死狗》。
集結文章︰
- 【《霍元甲》李連杰動作電影最終章】──電影雙周刊(文/鄭黛妮)
- 【袁和平 武術遇上大師】──電影雙周刊(文/鄭黛妮)
- 【中村獅童 勤學劍藝 衝出日本】──電影雙周刊(文/林丁玉)
- 【霍元甲製作日誌全紀錄(一、二、三、四、五、完結篇)】──電影雙周刊(文/鄭黛妮)
刊登於 2006年2月28日
書籤及分享